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广西玉林的婚丧风俗

广西玉林的婚丧风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5-07
广西玉林的婚丧风俗

男婚女嫁,玉林民间称“红事”。

婚前,旧时玉林不少地方有哭嫁的习俗:待嫁女子一当明确知道自己已定日“过门”,便当在出嫁前一个月开始哭嫁(唱哭嫁歌),以表示留恋娘家,并非情愿出嫁的情绪。这是旧时劳动妇子借以反抗封建婚烟制度的一种表现。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这种哭嫁旧俗已很少见了。

婚礼日,民间谓之“日子”。现在的婚礼日多选在“五一”、“十一”、元旦或春节前后。

玉林民间传统规例:嫁女家上午办送嫁酒,娶女家下午迎亲宴。

新娘出嫁前一两天便须“开面”,即用棉线夹去脸毛;上“轿”前梳妆打扮,须在嫁衣上缀以针线,挂上柏枝,取其种其吉利含意。迎亲队伍由新郎、“礼生”(傧相)及其他多人组成,通常配以八音乐队。在交通不太便利的乡村,一般以单车为“轿”;在城镇,则多用小型汽车。

新娘必有送嫁人,通常由新娘之“舅”(兄弟)、妹或朋友充当。娶亲队伍在行进途中,新娘之间则须互换手帕,以示喜不相撞。到了男家,在进行“进门”、“拜堂”、“铺床”等仪式时习惯上兴“配四句”,即边进行仪式边有一人唱祝福诗。喜宴间兴“捧新人茶”,即由新郎新娘为每一宾客逐个敬茶。

“闹洞房”在玉林地方是比较文雅的,全在乎大家高兴逗东而已。

婚礼后的第二天,新郎家习惯上还要“请生亲”,即把女方家所有亲戚全请来,摆上酒席,借以大家见面相识。婚后第三日,是新娘的“回门”日。是日新郎新娘带上礼物双双回娘家拜见岳父岳母。

广西玉林地区婚嫁音乐的艺术特色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民俗和音乐都是不可分割的,婚嫁风俗是民俗的重要种类,玉林婚嫁音乐所体现的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乐器特色

玉林的婚嫁音乐用的乐器大多数是“玉林八音”,都是一些民族乐器,偶尔一些乐班们跟上潮流,运用一些西方的乐器,如手风琴等,现在简单说说八音的特色。玉林八音,又称桂南八音、“吹六笛”,是玉林地区唯一的吹打乐,源自秦汉时期宫廷和军队的鼓吹乐,一直传至下去到玉林,通过与周边的民间音乐融合而成。它通常会分为一个班,成为“八音班”,一般有6-8人组成。

常用的乐器有:鼓、锣、钹、笛、箫、弦、琴,再加上人声,构成八音。他们经常使用的民族乐器还包括以下一些:笛类有大唢呐、小唢呐;鼓类有双皮鼓、堂鼓;锣类有文锣、武锣、小锣;钹类有大钹、小钹,以及二胡、大小木鱼、梆板、秦琴。然而八音班的老师们也跟着时代的发展,还加入了西方乐器,比如电子琴,萨克斯等。唢呐是玉林八音中的主奏乐器,根据不同的指法,奏出不同的音高,从而有不同的效果。人声通常是打锣的乐手担当,会根据乐曲的发展而发出声音。

歌词特色

在迎亲的前一天,新娘子在自己家中,新娘子的母亲对着镜子帮新娘子梳妆打扮,玉林八音奏乐,旁边有四五个妇女对着新娘唱起歌。

《新娘梳妆曲》,歌词如下:

一梳梳到头,天呀,二梳梳到尾,地呀,

三梳状元及第,父呀,四梳四季兴隆,母呀,

五梳五子登科,兄呀,六梳六国封相,姐呀,

……

新娘出嫁前,女方家办酒席,当天在自己的母亲房间唱起哭嫁歌,一般分为哭父母、哭兄嫂、哭叔伯、哭姐妹、哭媒人等,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不舍和感谢。

《哭亲人》,歌词如下:

阿爹呀,阿妈呀,两位高堂请上座呀,女儿深深来鞠躬呀!

阿爹呀,阿妈呀,难为双亲养育我呀,几多(多少)操劳才成人呀!

阿爹呀,阿妈呀,谁知双亲领大礼呀,便知你女嫁人家呀!

阿爹呀,阿妈呀,弟都又矮妹有细呀,相依为命点解(为什么)分呀!

… …

歌词比较口语化,通俗易懂,多用自己的本地方言土白话来演唱。运用对比、排比,句式统一、工整,反复多唱。没有过多修饰,只是唱出自己的感受,唱出对自己家人的不舍和感激。普通的歌词,唱出他们的生活和心声,这就是玉林婚嫁音乐的艺术魅力,不出众,但是耐人寻味,感动世世代代的玉林人。

演奏形式

玉林的婚嫁音乐演奏形式繁多,玉林八音的演奏一般有行奏和坐奏两种形式。通常以坐奏的形式用得比较多。行奏,指的是八音班的乐手们一边走一边演奏,主要是用在婚礼迎亲。坐奏,是在玉林地区最常见的演奏形式,乐手一般都会围坐在一个四方形的桌子,按着一定的座位顺序坐好,桌子放在主人家的侧边。迎亲的时候朝着新人吹,新人拜祖先时候围桌对着吹,送客的时候唢呐站起来吹,通常四方桌都会放着茶水和酒,乐手们边喝茶边演奏,为新人伴奏助兴。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