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固始灶戏

固始灶戏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2-19
固始灶戏

在固始,有一种与春节习俗相关的戏种,这个戏种不仅是中国独有的剧种,而且其剧目《郭丁香》则是汉民族可以与《阿诗玛》《格萨尔王传》等相媲美的代表性长篇叙事诗,那就是灶戏。

流传程度

固始灶戏,俗称“锅台戏”,又名“丁香戏”。据目前已有的资料看,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民间剧种。最早流行于固始县东乡与东北乡的罗集、蒋集等地。到了清末民国年间,达到鼎盛,先后流行于商城、潢川、淮滨以及安徽的霍邱、阜南等广大乡村。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固始县农村还时有演出。此后,灶戏便逐渐消失。如今,灶戏的知情者已寥寥无几了。

艺术起源

固始县至今还流传着“柳员外招亲”的故事:咸丰六年,沿淮大旱百日,稻禾枯焦,眼睁睁看着清清泉水流去,但没有水车,不能提水浇灌庄稼。柳员外愁得日不能食,夜不能寐。一天,有个叫杨二能的年轻木匠突然登门,他自称手艺高强,一天能做好一架龙骨水车。柳员外将信将疑把小木匠留下来。结果,这杨二能不但一天做好一架水车,晚上还在员外家唱起动听的灶戏。自此,每晚干完木工活,杨二能就唱灶戏《郭丁香》。员外老两口和小姐玉叶听得如痴如醉。于是,员外满心欢喜招他为婿。至今,当地还有“不怕门台高,只要会唱灶”的谚语。这要算是灶戏产生的最早传说了。此外,从师承关系上推断,灶戏的产生也在咸丰年间。例如小张三班五世传人,现年近80岁的灶戏老艺人孙雨龙,从他上溯到小张三的盛年时期,大致是在咸丰年间开班唱戏的。

艺术发展

艺随匠兴,匠随艺旺,灶戏的这种匠艺共生共荣的搭班形式,在戏班组织中是罕见的。正因为如此,木匠班和灶戏班二者集于一班,匠人和艺人集于一身,人生戏剧,戏剧人生,他们是生活的主人,也是艺术的主人。这就是灶戏久演不衰的原因所在。

灶戏的兴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有其经济原因。在清康、乾盛世,固始虽地域封闭,但生产相对发展起来了,农村“五匠”慢慢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变为手工业者。生产的发展带来生活的安定,百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渐旺盛起来。所以,到了咸丰年间,灶戏应运而生。由于灶戏主要由木匠创作演唱,当时社会上对木匠这个职业很看重,而木工行业的道德要求也严格。

艺术特色

灶戏的观众,客观上是不自觉地以农村广大妇女为主,所以也把灶戏称为“锅台戏”。“灶书”中主人公郭丁香美丽、善良、勤劳、朴实的形象,一定程度上成为妇女的美好典范和理想追求。而那时广大农村妇女,大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她们渴望恋爱自由婚姻美满,努力追求美好生活。加之灶戏唱词口语化、生活化、乡土化,木工艺术家们对生活十分熟悉,表演情真意切,表现出极大的艺术感染力,郭丁香艺术形象因此为广大妇女和农民所钟爱,所传颂,所传唱。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