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张掖市高台县民俗风情

张掖市高台县民俗风情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5-16

民间风俗

高台民风纯朴,赋性勤劳而节俭。衣、食、住、行,崇尚量入为出,鄙视奢侈和吝啬,而热情好客是民风的突出特点。

以食小麦面粉为主,兼食谷米、玉米粉、稻米等杂粮。在食用上尤为小麦面粉制品花样繁多,做工精细,味美色正,风味各异。传统的有碱面、长面、拉条面、汤面、蒸馍馍、蒸月饼、包子、饺子、油饼、麻花、烫面烙饼、烧壳子等。特别是汤面条、长面、拉条面、蒸馍、大小米粥,居农家一日三餐首位。山区群众每早有喝炒面茶之习。风味小吃有酿皮子、凉粉、面筋、米糕等,县城和乡镇街头多有叫卖,独具风味,可口诱人。本地人一般喜食大块肉,如"手抓羊肉"、"白沾鸡"、"手抓牛蹄"等。腌制食品主要有酸、咸白菜、胡萝卜、咸韭菜、沙辣椒等。其中咸沙葱独具特色,别有风味。

服饰

旧时农民多穿自制土布或毛褐子。根据年龄和性别不同,将土布染制成青、蓝、紫、红、绿等色。夏季,男服多为对襟,女服为大襟,内穿大裆裤。冬季,男着对襟棉袄,女着大襟棉袄,穿棉裤。男子外出干活,多穿羊皮袄,富者穿褡面子皮袄。民国时期"洋布"传入境内,市镇居民和农村富户人家逐步改穿"洋布"。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服饰不断变化,衣料已由土布、卡叽布变为以化纤为主,并辅以毛织品。服装制做由缝纫机代替了手工,现在则多购买制成品。男服多为军便服和中山装,现在则多为西服或休闲服。颜色也由单调的草绿色、蓝色变得色彩多样。女服款式更加新颖,色彩更为艳丽。

居住

由于高台在历史上属于边陲,常有战乱侵扰,旧时的居落点有较浓的防范色彩。人口集中的村落多筑城堡,独户分散居住的筑屯庄。城堡、庄墙设有垛口、炮眼,墙头备卵石、滚木。城堡、屯庄内盖四合院,一般是先打庄子后盖房。四合院院落较小,分上房(堂屋)、下房(倒座)和东西厢房。房屋为土木结构,富户盖穿斗式(全木屋)木框架房屋,贫者多为简易房。房屋均不盖瓦,上覆草泥。院口门窗处搭天棚。四合院前为庄院,庄院内盖牲畜棚、圈。居室内陈设简单,一般不甚讲究。睡土炕。

冬季在炕上置上火盆,以烧木炭或捏制的大煤球取暖。家具用器,讲究实用。殷实人家盛衣服用针线柜或箱子,箱子架于炕头床桌之上。竖柜上放零碎什物,下盛粮食。另有檠桌、帐桌、方桌等。贫苦人家有盘土台为桌者。新中国建立后,住房和家具用器发生明显变化,建房以村统一规划,房屋按统一要求摆布。一户一院,分"丁字型"、"半工字型"等,四合院已基本拆除,房屋结构以砖土木结构居多,条件较好者则是砖木结构并带有走廓。而城市住楼房者居多。室内家具用器变化则更大,电视机、洗衣机普遍进入了城乡百姓家中,条件较好的不仅有洗衣机,还要电冰箱、电饭锅等。煤炉代替了火盆,暖气、太阳能已在乡村推广普及。

新中国建立前交通不便,道路不通,运输工具落后,行走以步行为主,有时伴有畜力辅助,用时较多,有"好出门,不如呆在家"之习。新中国建立后,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村村通公路,通客车。一般的走亲访友则有摩托车代步,出远门有公共汽车、火车通达四方。大多数农民家庭都有手扶拖拉机或四轮拖拉机,代替了过去畜力车和主要靠畜力完成的农活。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