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漳州文庙

漳州文庙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5-30
漳州文庙

漳州文庙(孔子庙),是我国四大孔庙之一,也是漳州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政和二年(1112年)移于州左,绍兴九年(1139年)复原址,元、明、清均有重修,漳州府学亦设于此。历史上,朱熹、郑成功、黄道周都曾到此庙祭祀孔子;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孔子后裔避兵入漳,居住于此,其子孙世代相传住于庙内直至明正德年间。

漳州府文庙大成殿位于市区修文西路2号,始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重修,现存为明代建筑。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前檐六根廊柱为浮雕盘龙石柱,其他皆为花岗石圆柱。下檐梁架皆为插入金柱的三步梁架。上檐在额枋之上施弯拱叠枋偷心式斗拱一圈。斗拱之上设井口天花。该殿屋檐起翘显著,两山山尖升起较高,正脊弯起,山花挑出山柱之外,反映了早期闽南建筑的特征,是闽南大型殿堂建筑代表作。

大成殿为明代木结构建筑,建于石台座上,面阔五间、进深六间(前一间为廊),重檐歇山顶。其中:构架前檐六根廊柱为浮雕石蟠龙柱,鼓型石柱础。其檐柱及金柱皆为花岗石圆柱,覆盆式柱础。前廊东西梢间及后檐均用三步梁承托下檐屋面,前后老檐柱与金柱间施三步廊,内金柱间置七架梁,天花板上草架均为穿斗式。两山金柱、脊中柱柱脚均落在上檐东西面柱头科齐心斗上,柱两侧开榫与柱头枋相连,继承早期“插柱造”做法。

大成殿建筑结构特殊,梁架承袭旧制,较完整地保留了闽南古代木结构建筑特点,并融入北方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研究我国东南沿海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庙坐北向南,占地150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的2600平方米,有仪门、前殿、两庑、丹墀、祭台、大成殿。前殿面阔9间,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殿内保留着许多地名、明遗构,巨大的石质金柱达0.8米,殿前有6根盘龙石柱。整个文庙悉仍旧制。漳州文庙具有很高的古文化和历史文物价值,是漳州文化发展史重要的实证物。大成殿内部结构和细部装饰据专家考评均为宋代遗物,是研究宋代文庙建筑的珍贵实例,反映了当时闽南一带较高的石雕刻技术和建筑技术水平。

今庙中尚存有元延祐碑、明洪武碑、正德碑、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修建碑;有1934年《重修漳州学宫》碑,碑高1.84米、宽0.78,青石刻成,系康有为撰书,还有明崇祯年间郡守曹荃大书《游圣之门》石榜及1936年立的《重修文庙》等碑刻。

上一篇:辽西太平鼓

下一篇:班打狮子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