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潮剧“三块宝石”背后的故事

潮剧“三块宝石”背后的故事

作者:林伟光来源:网络2017-08-03

林淳钧说,青年姚璇秋在《扫窗会》中,也一鸣惊人,与洪妙先生不同,姚璇秋是潮剧舞台新秀,但她把剧中的人物内心活动刻划得深刻细腻,感情抒发得饱满酣畅。她的委婉,与如诉如泣的唱腔,牵动了观众的心。这折戏是出自传奇《珍珠记》的一折。描述王金真扫窗会见丈夫高文举,至被迫逃离温府一段故事。由于姚璇秋的出色演出,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的田汉先生因此赋诗相赠:“争说多情黄五娘,璇秋乌水各芬芳。湖边细柳迎环佩,江上名桥走凤凰。法曲久曾传海国,潮音今已动宫墙。难忘花落波清夜,荡气回肠听‘扫窗’。”

林淳钧说,当时赞好的行家很不少,如中国戏曲学校校长李紫贵就说:潮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扫窗会》,音乐处理很深刻、很美、很幽雅。王金真丢沙以后,那几声“苦呀”,与高文举的怀疑呼应,实在唤得太妙了。它已经不是单纯的叫板,而是深刻地表达了人物的感情,深深打中了人心。

而我国戏曲理论家张庚也很欣赏,说,《扫窗会》唱做十分细致,情绪的进展极细腻,感情是一层一层、一点一滴的深入下去,通过窗户把戏逐步开展,这样的匠心是话剧少见的。

梅兰芳看完《扫窗会》后也对姚璇秋留下深刻印象,他指导姚璇秋说:你在演出时两次举起手中的扫帚“扫”高文举,用了两次“纺花手”的动作,属于重科。姚璇秋因此体会到戏曲表演忌重复的奥秘,艺术上得以提升。

在得知毛主席将莅场观看时,几十年后的姚璇秋还对当时紧张和兴奋的心情记忆犹新,她说兴奋中也夹杂着一些担心:“我能演好吗?毛主席能接受潮剧吗?”想到毛主席就在咫尺之遥,她多么想揭开布幕偷看一眼。然而,她很快就意识到:这些小情绪会影响演出!于是她只好拼命控制情绪,告诫自己要好好表现,为潮剧争光。终于她的演出获得了成功,也因此奠定了她在潮剧中的代表性地位。

潮丑在潮剧中很重要,林淳钧说,在潮剧界有“无丑不成戏”之说。《闹钗》是源于传奇《蕉帕记》的一折,是潮丑特色的传统剧目。剧中有大量潮丑表演动作,如精妙绝伦的扇子功表演,就很考功夫的。他说,潮剧的丑与别的剧种不同,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它往往诙谐有趣,奇峰兀起,有意外之妙。同时,又最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在《闹钗》中潮剧丑角表演家蔡锦坤,通过扇子功的表演,出神入化地把花花公子胡琏无理取闹的“闹”字演活,把潮丑艺术充分地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观众和行家的高度评价。

林淳钧展示了诸多艺术家的由衷赞许,其中孟超说:《闹钗》表演有传统特色,扇功很丰富,风格也很突出,这次演出的成功,是想象不到的。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那年昆剧名家王传淞看了《闹钗》,对蔡锦坤所表演的扇子功,十分赞赏,演出之后即找蔡锦坤进行交流,并介绍儿子与蔡锦坤认识,互相学习,成了亦师亦友。

而李少春则说:看了三出潮州好戏……我惊奇地感到他们那种现实主义的传统艺术,是那样丰富多彩。宝仓一启,珍宝无穷……洪妙先生体会的杨令婆,运用了智慧、细致的钻研,是叫我衷心佩服的……姚璇秋演的王金真,翁銮金演的高文举,称得起工力悉敌,璧合珠联……这三出折子戏,包蕴的宝贵艺术是极为丰富的。

岁月悠悠,流走的是时间,流不走的却是艺术,《杨令婆辩本》、《扫窗会》、《闹钗》三个潮剧折子戏,为潮剧艺术赢得了尊重与荣誉。

洪妙、翁銮金、蔡锦坤等潮剧艺术家已经走进历史,成为不朽的传奇,他们的艺术魅力永恒,他们将同潮剧“三块宝石”一起,为人们永远记住。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