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惠州民间歌谣

惠州民间歌谣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12-06

第五节  儿  歌

《落大水,发大风》:落大水,发大风,阿姨烧水捋鸡公。鸡公飞落红花树,吓倒阿姨面砵红。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

捋:宰杀。

面砵:脸面。

《囊儿蓬蓬飞》:囊儿蓬蓬飞,阿姨拈你尾。拈唔倒,拈到一条禾秆草!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

囊儿:蜻蜓。

拈:以拇指和食指夹住。

《点儿儿》:点儿儿,放虫飞,大虫飞抛去,剩落虫仔叫阿咪。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

点儿儿:在惠州,大人唱儿歌,每以其手指点小儿指尖,并以“点儿儿”或“点指指”起头。

飞抛:“抛”表示某一动作或过程已经完成和结束,如“食抛”意即吃过了,“飞抛”则表示飞走了。

阿咪:惠地客方言对母亲的称谓。

《排排坐》:排排坐,食粉果。唔还钱,割耳朵。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

《麻雀仔,嘴喳喳》:麻雀仔,嘴喳喳,有嘴话别人,冇嘴话自家。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

话:以言语纠正别人的行为。

《打掌仔,打哇哇》:打掌仔,打哇哇。有就食,冇就罢。唔好去人家门前眺,眺得多,人晓话。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

打哇哇:大人(或小童自己)用手掌有节奏地拍打小童张大的口,使其不断呼出的气流发出哇哇声。

眺:于远处以目光相乞。

晓:会。

《打掌仔,买油油》:打掌仔,买油油,红花抛落任水流。大姐有钱嫁东莞,老妹无钱嫁惠州。人话惠州江长好水路,唔使竹篙船自流。大锅煮鱼圆盖冚,细锅煮鱼圆碗兜。坐落自有金脚椅,目训落又有金枕头。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

唔使:不用。

冚:盖住。

兜:装起。

目训落:躺下、睡。

《打掌仔,打薄刀》:打掌仔,打薄刀,打畀阿姨剃面毛。阿姨打我三巴答,我打阿姨三竹篙。长长竹篙打榄仔,短短竹篙拨石榴。石榴打仔叮叮转,槟榔带籽结成球。阿公有牙食榄仔,阿婆冇牙食石榴。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

畀:给。

巴答:巴掌。

榄仔:橄榄。

拨:持长物扑打。

叮叮转:指石榴悬挂树上,如风铃般随风摇转。

《鸭嬷,鸭嬷》:鸭嬷,鸭嬷,叽哩呱啦,生春畀人食,自己食鱼虾。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

春:蛋、卵,卵古音鲲,鲲声转为春。

生春:下蛋。

畀:给。

《打布勾》:打布勾,艳锄头。锄芋仔,壅芋头。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

打布勾,艳锄头:人坐椅上,两腿相叠,下脚著地,上脚翘起,让小儿承坐其上并上下左右不断摆动;

脚翘起,状如布勾和锄头。

“艳”是记音字,与“打”同义,意为上下晃动。

《锄芋头》:爱牯乖,爱牯目训  ,目训  醒一觉来担粪。担粪落田壅芋仔,芋仔出芽插插齐。芋头锄归畀妹煮,芋仔锄归传上楼。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及近郊,是一首母亲抱着儿子吟唱的催眠曲。

爱牯:对小儿的昵称。

乖:听话。

目训:睡觉。

插插:“崭崭”之声转,整齐貌。

传:传递;运送物件,下递上接。

《打筲箕》:打筲箕,卖逆糍。糍蒸粄,粄蒸糍。糯米蒸糍搭搭软,粘米蒸糍硬过铁沙梨。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

打:编织。

筲箕:竹编的盛物器具。

逆糍:又称“捏糍”、“饵糍”,惠州“十月朝牛王诞”的应节食品,类似北方的糍粑。

搭搭软:搭搭,搭拉状,形容逆糍非常粘软。

《拨凉凉》:拨凉凉,阿妳莳田女打秧。阿妳转来担饭食,阿女该头饿断肠。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

拨凉:搖扇纳凉。

阿妳:母亲,妳读如“奶”。

转:归,回家。

该头:那边,另一头。

《阿哥哥》:阿哥哥,上山织盒箩。织得多,娶只红花女。织得少,娶只大食婆。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

盒箩:用竹篾编织的圆形盛物器皿,有盖。

只:个。

《落水天》:落水天,阿妈带我去姐婆边。姐婆烧水焖糯饭,姐公开笼捡银钱。贡多银钱都唔爱,爱条牛乸带仔转去好耕田。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及近郊。

落水:下雨。

姐婆:外祖母。

姐公:外祖父。

贡多:这么多。

转:回家。

《嘀嘀嘀》:嘀嘀嘀,扫净地堂耕故丝。问下爷娘耕几多,耕多六丈做爷衣。爷着白衫骑白马,女着红裙转外家。大路堂堂好跑马,路边井水好煲茶。大姐煲茶唔好饮,老妹煲茶香桂花。桂花跌落蒲桥水,手抓唔到竹篙扒。竹篙扒,来织麻,织麻唔得媒人到,一合丝裹二合花。大嫂出来捡一对,恭喜晚姑嫁秀才。嫁畀秀才银又少,嫁畀老爷银较多。不如嫁畀苏州佬,朝朝起身卖绫罗。又有胭脂点嘴唇,又有头油连水粉。水粉搽面白恤恤,头油搽髻乌律律。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及近郊。

嘀嘀嘀:象声词,指唢呐声,依次读上、去、入三声。

耕:纺绩。

外家:娘家。

唔得:恨不得。

苏州佬:泛指江浙一带来做买卖的商人。

白恤恤:形容脸面白嫩有光。

乌律律:形容头发乌黑发亮。

《月光光,照地堂》(1):月光光,照地堂。骑白马,过莲塘。莲塘一粒珠,打扮秀才去读书。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

《月光光,照地堂》(2):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食槟榔。槟榔香,食仔姜。仔姜辣,捉其曱。其曱骚,买蓝刀。蓝刀苦,买猪肚。猪肚肥,买牛皮。牛皮薄,买菱角。菱角尖,买马鞭。马鞭长,起屋梁。屋梁高,买把刀。刀切菜,买锅盖。锅盖圆,买条船。船屙底,浸死两只日本仔。一只浮抛头,一只沉落风门坳。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及近郊。

其曱:蟑螂。

浮抛头:浮出了水面。

风门坳:地名,与梅湖隔江相望,旧时有渡口,今属惠州小金口。

《月光光,照四方》:月光光,照四方,照到广东人捋羊。捋得羊皮蒙鼓打,打鼓咚咚去娶娘。娶得娘归拜老大,拜抛老大拜爷娘。拜爷拜百拜,拜姐拜千千,我姐眠燥又眠湿,我爷一觉不知天。出麻出痘娘辛苦,我娘操尽几多心!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

第五、六句的“娘”指妻子,其余各句的“娘”指母亲。

老大:老年人,长辈。

拜抛:拜过了。

爷:父。姐:母。

燥:读如“遭”,其义为“干”,与湿相对。

不知天:不知时间的早晚。

麻:麻疹。

痘:水痘。

《扇子歌》:扇子有扇风,时时在手中。有人来借扇,先问老太公。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

《摆儿茶》:摆儿茶,请亲家,亲家唔来请自家。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摆儿茶:小孩子的一种游戏活动。

《老鼠仔,打千秋》:老鼠仔,打千秋,打泻大哥一罂油。大哥转来闹大嫂,大嫂绩麻嘴揪揪。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

打泻:打翻、倒出。

闹:责备。

嘴揪揪:撅起嘴巴,一副不高兴的样子。

《查莲子》:查莲子,子连牵,查到观音脚面前。水淼淼,入茶壶,茶灯盏,水瓜葫。左手弯弯转,右手到河源。河源到水口,水口到木棉,木棉树下撒金钱。撒一百,撒一千,问下雷公劈奈边。十字将军擎起手,古灵精怪奈谁边。

附注

流传于惠州市区。岁数较大的儿童在玩一种近似击鼓传花的群体游戏时所唱,歌止则猜传递的小瓦片捏在谁的手中。

水口到木棉:水口、木棉,均为地名,水口即今惠阳水口,木棉村在惠阳马安。

奈边:哪边。

奈谁:谁,谁人。

十字将军:指两个手掌。歌至此句,参加游戏者均须捏着拳头,高高举起,以便猜者观察判断小瓦片藏在谁的手里。

《猜谜歌》:一点一划长,一撇到西江,十字对十字,日头对月光。一点一划长,二字口来装,两边丝缭绕,蚕虫卧中央。一点三划长,口字往下装,侧边加五口,问你乜惹样。

附注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流行于惠州的一首猜字儿歌,多为学前或刚入学的儿童晚上在街头月下集体玩耍时唱。歌分三节,每节猜一字。第一节的谜底为庙的繁体字“廟”;第二节的“缭绕”读如“桥了”,谜底为蛮的繁体字“蠻”;第三节的“乜惹”意即“什么”,谜底为语的繁体字“語”。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