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广东开平锦江里碉楼群

广东开平锦江里碉楼群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11-26
广东开平锦江里碉楼群

开平是著名的侨乡。开平碉楼多兴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乡土建筑群体,由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华侨吸取各自侨居国的建筑风格,结合中国建筑传统设计建造,其建筑艺术和装饰风格在世界上可谓独树一帜: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伊斯兰的铁雕、巴洛克建筑的山花、新文艺运动的装饰手法以及工业派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都融入其中,反映了侨乡文化的超前性和创新性,在中国乡村建筑史上堪称奇迹,被誉为“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

开平的碉楼群,是世界遗产的奇花,当中散落在开平的多个角落里,其中的锦江里远离市区,自成一角,內有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当中的瑞石楼,它是碉楼中最高及最宏伟的一座,甚有参观价值。

锦江里隶属开平市蚬冈镇,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由黄氏家族按规划建成此村。建村之初,由在黄氏家族中威望很高的黄贻桂画定村首界面线,规定纵巷宽1.5米,每三排建一横隔巷,第一条横隔巷宽1.5米,从第二条横隔巷开始一律宽60公分,划出统一面积的宅基地由族人认购,要求房屋统一为6米高。

锦江里碉楼群有三座最具吸引力的碉楼,分别是升峰楼、锦江楼和有“开平第一楼”之称的瑞石楼。

民国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1923-1925年),在香港经营钱庄和药材生意致富的黄璧秀为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回乡兴建了瑞石楼。

瑞石楼位于锦江楼的东侧,坐落在村落民居的主轴线上,是典型的居楼式碉楼。

瑞石楼是由黄璧秀在香港谋生、爱好建筑艺术的侄儿黄滋南设计的,施工者都是本村或附近的工匠,建楼所用的水泥、钢筋、玻璃、木材等均是经香港进口,总投资3万港元。

该楼以黄璧秀的字号“瑞石”命名,“瑞石”就是美玉,即“璧”的意思。瑞石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9层25米。室内布置也受到西方生活的较大影响。第1层是客厅,第2至6层每层都配备设施齐全的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和家具。第6层外部为柱廊,第7层为平台,平台四角各伸出一个了望、防卫用的圆形塔楼,南北面则以巴罗克风格的山花和中国园林景窗相结合,第8层内部放置祖先神龛,该神龛雕刻精美,堪称艺术精品,为家人祭祖的精神空间所在,室外则是一周观景平台,第9层是堡垒式的了望塔,整体建筑呈现出中世纪意大利城堡风格。

瑞石楼在立面上运用西洋式窗楣线脚、柱廊造型,大量的灰塑图案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的福、禄、喜、寿等内容,在西洋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楼内家具形式与陈设表现出十足的传统格调,酸枝木的几案、椅凳、床柜,柚木的屏风,坤甸木的楼梯、窗户等,用材讲究,做工精致,格调高雅。特别是用篆、隶、行、草、楷等多种中国书法刻写的屏联,更具中国传统风韵。瑞石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美誉。

瑞石楼集开平碉楼建筑工艺之大成,无论整体造型还是楼内细节的雕琢都极为考究,其楼宇内部装修秉承岭南建筑风格,得益于开平华侨的雄厚财力,家私均采用酸枝木等当时的顶级材料打造,历经岭南百余年湿热的气候考验,却保存完好,几乎从未经历修葺,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建筑遗产。

锦江里碉楼群之“升峰楼”,是由旅居美国的华侨黄峰秀,于1919年回乡建筑的居楼,高七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由法国建筑师设计。该楼高7层12.34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精致秀丽,充满南亚印度建筑的情调,是典型的居楼。

楼名“升峰”,寓峰秀家族事业升腾之意。楼内第五层客厅悬挂着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朱耷“八大山人”款识的书画中堂和对联条幅。黄峰秀晚年归里,在升峰楼度过余生。

2001年8月,升峰楼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锦江楼建于民国七年(1918),为该村最早建造的碉楼,由锦江里村民集资兴建,故名锦江楼,是典型的众楼,楼高五层17.36米,为水泥结构,十分坚固。顶层有一座中国传统硬山顶小房子,为该楼增色不少。建筑形体简洁,朴实无华,是防御性显著的碉楼。

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他们面对外国先进文化时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注在碉楼上。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

建筑,本就属于艺术的范畴,侨乡人民在建造这数千座碉楼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便创造出一种别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因而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