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福建连城民俗

福建连城民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12-05

四、天下第一大粽  北团游大粽

每年农历二月初六,北团乡上江坊村民就开始游大粽的准备。他们用上万片粽叶缝制粽衣,120斤糯米裹粽(其中用60斤蒸成糯米饭装入尖顶,60斤生糯米浸泡后装入粽底),制作成1.6米高的笋状大粽。初七晨下锅,蒸煮四天四夜。十二日用金箔纸包裹,贴上吉祥纸花。另包上百个指头大小的公母小粽,挂在大粽尖端,在宗祠内吹吹打打供奉一天。

十三日出游,神铳、鸣锣开道。二棚大粽、龙凤旗、花灯、古事棚、“五谷真仙”轿队列,一路吹打,浩浩荡荡,沿着田间大道、村民家门前游行。

热闹完毕,四邻妇女到“福手”家(制作大粽的家庭)讨小粽,想生男孩讨公粽吃,要生女孩讨母粽吃,大粽则分给村民酿酒。据传掺上游过的大粽米酿出的酒,醇香扑鼻,特别带劲。二月一过,春耕大忙开始了,家家备酒闹春耕,去夺取夏粮丰收。

五、芷溪花灯

芷溪花灯,由苏州引进,以宫灯为主灯,分二层、三层结构。外围配上花篮、纱灯、牡丹灯、鳌鱼灯、画上字画或装制罗汉、古装人物等,多达113盏小灯,组合而成。点灯用特制玻璃杯装蒸过的茶油、花生油和煮晒精选的灯芯。

每个花灯要12个抬护,元霄节芷溪按姓氏轮流出灯,曾出过110多个花灯长队。花团锦簇,琳琅满目,配以苏州锣鼓和十番乐队,十分壮观。

六、犁春牛

犁春牛由中原传入连城南部地区,约五百年历史。每年立春前后,以家或片为单位,群众自发组织活动,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整个队伍,由七人的锣鼓队开道,二位童男童女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吉利灯。牵牛僮牵着用红绸布扎花絮披头的健壮耕牛,后接犁田、送饭、钓鱼、挑柴、抬农具、读书、担牛草、挑谷子及抬松明火等二十余人组成。牵牛僮和犁田者扮丑,即兴表演,伴以“嘿、嘿”的喝牛声。他们卷袖、赤脚、戴斗笠,男的扎腰,女的系围裙。观众多时还要唱山歌,俨然是一幅模拟春耕劳作的热闹非凡的春耕图。

由几队犁春牛舞蹈队组成了大队游行队伍,群众在家门前用鞭炮迎接,便开始表演,各种农耕的夸张动作,配以锣鼓、乐曲声,引得围观群众乐而忘忧,热闹非凡。据传,装扮犁春牛的犍牛一年无灾无病,依仗耕牛劳作的农民也就丰收有望也。

七、烧炮

新泉镇四邻有东南、西、北三个村,农历正月十四日,家家筹备“烧炮”无宵活动,他们购置一万至十万响的鞭炮,用一块门板作垫,将炮仗密集圈围成三角旗状的鞭炮团,悬挂在屋前空坪上。

十五日凌晨一时许,村民抬着“三太祖师”菩萨轿,狮、豹、龙、凤旗、锣鼓、十番队列,自北、西至东南村旅行一日。每到家户门前,村民就烧香点烛,燃放鞭炮。只听一声炸响,倾刻之间,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炮团非放,而是烧,取一年大发吉利之兆。

傍晚,游行队列才能到东南村老街,数百村民户主,早已恭候老街两旁,列队成阵,人人手中抓着一只大公鸡,面前摆上盛有少许清水的三只碗,点燃香烛。街游行队列到面前,立即割鸡血入碗,祷告神灵庇佑,马上倒扣鸡血,以示虔诚,街上血流成河。“三太祖师”返庙,村民将鸡带到滚沸的温泉边拔毛清肠,然后回家煮鸡下酒,宴请亲友。温泉边数百人杀鸡场面蔚为奇观。

八、游金瓜棚

“游金瓜棚”是姑田镇的后洋、邓屋、新庄、石厚、溪口、城兜、长校、上地、河畲、郭坑十个村庄联袂组成的民俗活动,于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举行。主要内容是展示丰收成果,祈求五谷丰登。

“游金瓜棚”的由来,源于群众对“罗仙公”的崇拜。据说闽西一带旧有“罗仙公”三位兄弟神仙,能保佑五谷丰收、六畜兴旺。群众每年春耕开始前都要到仙公庙祈祷丰年,并举行大规模的游行,已有数百年历史。现在虽然游行仍有仙公神像,但主要的内容已转到丰收成果的展示了。

“游金瓜棚”规模盛大,场面十分壮观,除了各类民俗游行中必有的神铳、彩旗开路、古事台、花灯、十番鼓乐等。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活动的中心:150多台的“金瓜棚”。瓜棚系扎制而成,由人扛着,上扎由塑料、吹塑、绸缎、彩纸、金属片等原料精心制成的五谷、瓜果、稻麦、甘薯、玉米、冬瓜、西瓜、丝瓜、大白菜、卷心菜等各种农产品,鲜嫩欲滴,维妙维肖,最多的是南瓜棚,因南瓜色泽金黄,连城俗称金瓜,因而得名游金瓜棚。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