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中国四十座露天大佛

中国四十座露天大佛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11-01

21、炳灵寺大佛

弥勒大佛始建于唐代开元19年,即公元731年,其高达27米,上半身依山石雕,下半身泥塑。

22、眉州大佛

眉州大佛所地的华藏寺在四川眉山市五峰山上。高度38米,为释迦牟尼圣像。在大佛的眉心处有一个圆,在圆心部位还有一个小圆。据方丈说,那个小圆就是夜明珠。

23、药王谷大佛

20多米高的药师佛白色塑像,位于四川北川桂溪乡。药王佛又称“药师佛、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右手执尊胜诃子果枝,左手捧佛钵。

药师佛行菩萨道时,发了十二个大愿,每愿都为了满众生愿,拔众生苦,医众生病,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一般人都称念他为“消灾延寿药师佛”。

药师佛与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同称为东方三圣。

24、极乐寺大佛

哈尔滨的极乐寺为净土宗道场,这尊大佛当然是阿弥陀佛。高度20米,金身。

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同称为西方三圣。

25、八卦山大佛

八卦山大佛位于台湾彰化八卦山半山腰,为释迦牟尼佛坐像,总体高约23米,莲花座4米。1976年2月开光。

26、新竹弥勒大佛

铜像高57.6米,连同基座高达72米,共使用了1500吨钢构及600吨青铜。

大佛位于台湾新竹县峨眉乡。

27、三危山大佛

三危山在敦煌东南25公里处,释迦牟尼佛铜像高36.6米。

28、千佛山大佛

大佛位于山东济南千佛山风景区。大佛为大肚弥勒佛,佛像高31米,原为锻铜质地,佛像表面面积约1700平方米,此次贴金共使用24万张24K金箔。佛像本体高20米。

佛像为什么总是赤脚?因为佛教和佛像都从印度传来,印度为热带,人们都是赤脚,最初塑造的偶像自然也是赤脚的。如果穿上拖鞋,则在造型上很难处理,不美观。

29、猪驮山大佛

猪驮山位于兰州永登县苦水镇苦水街河西一公里处。猪驮山大佛高21.95米,渗金佛祖像立于3米多高的莲花座上,莲花共64瓣,寓包罗万象之意。大理石基座3.6米。所在的为李佛寺,大佛为当地传说济公式的人物风颠和尚。康熙御封为“渗金佛祖”。

30、锦屏山弥勒大佛

云南弥勒县锦屏山弥勒寺弥勒大佛,县、寺、佛同名。

大佛高度19.99米,集弥勒强巴相、弥勒思维相、弥勒仙光相,弥勒布袋相、弥勒天冠相五相之绝致,遂成“弥勒道场”之大寺。

31、牛角寨大佛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县城北35公里的文宫区高家乡鹰头村。弥勒佛胸像一尊,坐西向东,双手齐胸合十,高15.85米,宽11米(大佛雕刻仅至胸部),于公元707年建成。文物专家一致认为它是乐山大佛的蓝本之一。

32、天工大佛

浙江省绍兴县柯岩风景区,天工大佛开凿于隋代,高20.8米,两耳可通人。此佛为圆雕佛像,佛背与佛龛不相缀连,具有超拔的文化价值。

33、吉祥大佛

勐泐大佛寺位于西双版纳州州府景洪市郊约5公里处。西双版纳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盛行地区。2004年1月,筹建高达45米的吉祥大佛。

34、东莞隐贤寺弥勒佛

高15.9米。它是根据五代后梁一位僧人形象塑造而成的,代表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

35、贵州弥勒

贵州最大的露天弥勒佛位于铜仁江口县梵净山脚的龙泉寺。该尊弥勒佛塑像系纯铜铸成,重660吨,高31.99米。

36、聂唐大佛

西藏拉萨到贡嘎机场的路上,聂唐寺东面不远,就是著名的摩崖石刻聂唐大佛,大佛通高将近10米。

他不是佛祖,而是藏传佛教中宁玛派红教教主莲花生大师,宁玛派称之为第二佛陀。

37、莲师佛像

青海果洛州的康赛乡德合隆沟玛久公路边,坐落着一座宁玛派寺庙德合隆寺,寺庙全称“德合隆寺空行远离戏论洲”。寺中建有一尊高16米(加上底座为25米)的见解脱大莲师像。

38、莲师佛像

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多智钦寺,它是藏传佛教宁玛派中“龙钦宁提”传承的母寺。寺院中建造了一尊高约25米的露天莲师佛像,装有包括释迦佛舍利等诸多圣物,佛像极为庄严,显现了彩虹,从莲师手中的“嘎巴拉”流出甘露等诸多瑞相。

嘎巴拉,梵语之音译,意为头盖骨,是藏传佛教中为数众多的金刚乘神灵的饭碗、贡碗及祭祀用碗。

39、纯银大佛

大佛为释迦牟尼禅定像。高6.6米,莲花座2.2米,总高8.8米,置于上海静安寺。

佛身与莲花座分别用白银整体铸造,共用白银15吨,合48万两。经科技攻关,克服银易老化发黑难题,可使佛像永保光亮。

40、五佛山大佛

位于河北秦皇岛长寿山景区的五佛山大佛,投资5.6亿,建成后高度81米,将成为世界最高的石佛。加上莲花座,依山开凿的大佛将达到99米。“五方大佛”分别坐落在五佛广场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与周围九重天、五方佛舍利、望海观音等景观共同构成一个具有浓郁佛教文化气息的五佛文化区。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