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含山民间舞蹈

含山民间舞蹈

作者:王兆水 倪进德来源:网络2016-02-28

二、民间舞蹈历史与现状

含山县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大约有三百多年历史。过去,陶厂、运漕、铜闸、林头、清溪、巨兴、仙踪等乡镇都有扎彩办灯会的习俗,特别是在“春节”、农历“十五”、“二月二”、 “六月六”等传统节日,各地群众自发地由长者、族长和当地乡绅出面挑选青壮年男子组织活动,自筹和募捐方式筹备经费。还有以保、甲组织募捐进行活动,解放后以村庄和社区组织,负责经费,选出青年男子进行排练表演。灯具大多是自行扎制。

庆丰收保平安、欢度节日。各种舞蹈设计、服饰,玩耍的技巧、动作,都从简陋、简便不断发展为复杂美观、舞姿优美。

解放初期,含山很多地方盛行灯会,特别是含南一带民间舞龙、花船、花挑、河蚌舞等民间舞蹈较有特色。1950年春节期间,陶厂镇人民为了表达庆祝解放、翻身作主、土地改革、分田分地的喜悦心情,几乎每个大小村庄都自发筹款舞龙灯。就陶厂街道而言,分上、下街两队,不单有舞龙、花船、河蚌舞、老背少舞、镗舞、狮子舞,上街还增加一个“驴灯舞”,四脚有轮,拉着滚动前进。驴身上背着两个口袋,上书“送交公粮、支援前线”;下街增加一个“牯牛灯舞”,脚下有轮,滚动行进,后跟一张犁,上书“发展大生产,过上好日子”。

陶厂镇苏滩村的镗舞流传甚早,过去在“春节”、“十五”、“二月二”、“六月六”等传统节日里,组织一批青年男子学习排练镗舞表演。解放初期,苏滩镗舞也流行在含南一带,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后期,这种舞蹈表演日渐稀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民间艺术文化,加大了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力度,各乡镇文化站把这项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之中,每逢重大节庆活动,都有组织地开展舞龙、花船、河蚌舞、花挑舞等民间艺术表演活动。舞龙、花船作为一种与民间习俗息息相关的民间舞蹈,经过几代民间老艺人的传授,成为含山县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的佼佼者,各地只要举办大型民间舞蹈活动,都有它的身影出现。特别是仙踪和巨兴舞狮子在含山小有名气,他们在老艺人的言传身教下,继承和发展了这门民间艺术,形成了不同风格、不同套路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并经常在当地举办舞狮子活动。1979年、1999年和2003年含山县连续举办了三届文化艺术(旅游)节,在此期间,陶厂、清溪、巨兴、运漕、仙踪等乡镇组织龙、狮、花船等表演队伍,集中来含城表演。

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舞种的老艺人相继离世,继承人也寥寥无几,上述活动渐少。尽管在传统节日和举办的大型活动中,有民间舞蹈形式的出现,但参与面不宽,活动形式不多、艺术品位也不高。我们分析认为,含山民间舞蹈同含山民歌、含山扎彩等民间艺术形式一样,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从挖掘、保护、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成立长效的保护机构,有一定经费保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真正使含山民间舞蹈这朵奇葩绽放的更加绚丽多彩。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