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河北承德普乐寺

河北承德普乐寺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09-06
河北承德普乐寺

河北承德的普乐寺隔武烈河与避暑山庄相对,与外八庙的其他寺庙一道,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避暑山庄周围。普乐寺建于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其建庙宗旨与外八庙的其他寺庙大体一致,“修建一座庙,省却十万兵”,都是为了“统战”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政治平台。但说到具体的建设背景,还是显得比较特殊。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清朝政府彻底平定了准噶尔部贵族的叛乱以及天山南麓的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乱,使中央政府的行政统辖范围再次达到了巴尔喀什湖以西和葱岭以北。

巴尔喀什湖,古称“夷播海”,位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在19世纪中期(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隶属中国。葱岭,为古代中国人对今帕米尔高原及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西部诸山的统称,为古代东、西方陆路交通的要道,自汉、唐以来,中国政府都曾对其实施行政统辖。但截至清代初叶,生活在巴尔喀什湖一带的左、右哈萨克族,生活在葱岭以北的东、西布鲁特(柯尔克孜族),以及生活在南疆地区的维吾尔族,已与祖国内地隔绝多年。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他们终于摆脱了蒙古准噶尔部的控制,恢复了同中央政府的联系。

此后,西北各族与清朝政府的关系日益密切,他们不断派代表到承德避暑山庄朝觐,奉表贡物,接受封赏,“且每岁山庄秋巡,内外扎萨克(清代将蒙古族住区分设为若干旗,每旗旗长称为扎萨克)观光以来者,肩摩踵接”,并经常伴随乾隆皇帝去围场行猎。为了表示对西北各民族宗教信印的尊重,进一步团结少数民族首领,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乾隆皇帝“将欲因其教,不易其俗”,顺理成章地修建了这座庙宇,敕赐“普乐寺”之名,即天下统一、普天同乐的意思。因此可以说,普乐寺的修建,是各民族团结的象征。1961年,普乐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备受各族人民的爱护和崇仰。

阇城凸显藏传佛教特色

普乐寺是外八庙中唯一一座坐东朝西的寺庙,而不是像普通佛寺那样坐北朝南。它前后各有一个山门,前山门向西,正对避暑山庄;后山门面东,正对磐锤峰。乾隆认为磐锤峰为神物,是上天的启示,故在寺的后部又辟一个山门,这在我国寺庙中是极为罕见的布局。

全寺建筑为汉藏结合式。前部(西部)为典型的汉传佛教寺庙“伽蓝七堂”式。中轴线上,由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宗印殿组成。天王殿内供奉四大天王、弥勒和韦陀像。宗印殿正中供奉着三世佛,即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中央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和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侧供奉着金漆木雕的文殊、金刚手、观世音、地藏王、普贤、弥勒、虚空茂、除垢障等八大菩萨。宗印殿两侧的慧力、胜因两座配殿,内供藏传佛教特有的金刚佛。

后部(东部)则为藏式,其主体是一座阇城式建筑,是普乐寺的主体建筑。阇城又称坛城、坛场,是曼陀罗的意译。阇城是藏传佛教密宗修炼、观摩、传授秘法之道场,另含“群贤聚至,万德交归”之意。藏传佛教认为,以曼陀罗的形式来供养整个宇宙,是诸多方法中最快速、最简单、最圆满的。

普乐寺的阇城共3 层,底层高3.36米,原来有84间群房围成一个75米见方的正方形院落(群房现已不存)。面西的门殿内置乾隆御笔《普乐寺碑记》一通,记述了建造普乐寺的缘起和目的。

第二层高8 米,长、宽约44.4米,为正方形石台。台顶的四角和四面的正中分别建有8 座覆钵式喇嘛塔,被视为释迦牟尼的八大成就。塔分黄、白、青、紫、黑五色,代表佛教的“五行”,即“地、水、火、风、空”,并暗合九州五色土之说,象征着清王朝对四面八方长期稳固的统治。

第三层石台高6.6 米,长、宽约32.8米,正中即是阇城主体建筑旭光阁。旭光阁仿北京天坛的祈年殿而建,重檐黄琉璃瓦攒尖顶,顶部为巨大的鎏金宝顶,黄色的殿顶,配以朱红的门窗,加上白色的台基和蓝色的天空,使建筑的色彩格外绚丽。方形平台、圆形殿顶,体现着天圆地方的我国古代宇宙观。

旭光阁内的石质须弥座上,放置了国内现存较大的立体曼陀罗模型,它以37块木料组合而成。曼陀罗上供奉双身立姿铜质佛像一尊,呈男女合抱之状,俗称“欢喜佛”。这是藏传佛教密宗中一种最高级的观修本尊佛。

旭光阁下,就是普乐寺的东山门,名为“通梵门”,意思是通向佛国净土之门。从这里沿山路东行,即可到达承德十大名山之一的磐锤峰。

石雕艺术起到衬托主体之用

除了体现藏传佛教特色的阇城,石雕也是普乐寺的一大亮点。石雕是古建筑装饰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特别是用于宗教的各种装饰图案、纹样,用石雕刻成凸凹的画面,在不同光线照射下,投影衬托的纹样色彩会有不同的变化,给古寺佛殿建筑物增加了一种神秘色彩。

普乐寺的石雕装饰艺术分两类:一类是花卉,有卷草纹、莲瓣纹、带状纹、回纹等;另一类是动物,如坐龙、行龙、团龙、凤以及蝙蝠等。欧洲人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书”,承德普乐寺的石雕便是这“史书”的具体体现。

旭光阁殿内中央的圆形石须弥座,石雕纹饰共分6 层:上方分别是龙戏珠纹饰、上枭莲瓣纹饰、束腰车轱辘吉祥草纹饰、下枭莲瓣纹饰,下方是龙戏珠纹饰,底部是拐子龙龟角纹饰。旭光阁周围67个石栏杆雕刻装饰图案,宗印殿前二龙戏珠(踏步),石碑的碑身两边纹饰为水纹和龙纹,这些图案雕刻精美,形态逼真,体现出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

普乐寺的石雕艺术不仅在宏观上体现其庞大,而且在微观上也体现得非常精细,遍布寺庙的每一个角落。旭光阁周围的出水孔,用石头雕刻的装饰图案基本相同,自然流畅,形状似如意纹,上有花瓣点缀。旭光阁门前两侧各有一下水孔,装饰图案为荷叶,形状酷似天然形成,其脉络清晰可见。还有天王殿前的下水孔装饰图案为古钱形状。石雕艺术在整个普乐寺建筑中起到了衬托主体的作用。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