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传说 > 无极荞麦饸饹的传说

无极荞麦饸饹的传说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1-14

就这样铁拐李、汉钟离等何晓云辞别家人后,就随二仙重游四海继续寻另五仙人去了,直到寻齐八仙后,才演绎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神话。到得蓬莱,采得仙药,救民瘟患,以得天下万民康泰、仙凡共乐、各享其安,这里不再详述。

且说何晓云成仙后,消息迅速传开,百姓们都对何家都尊崇至极,何家人也为此感到无比光荣和荣耀。后来有人就把铁拐李起名的“何落”改了一名字叫“何乐”。以表对何氏家族的尊敬和赞扬。

后来因为“何落”是仙人所赐,又因“何落”使一民姑得道成仙,所以人们都把这种食品敬奉为神品仙物,赋予了很多神秘的传说。如“尝了‘何落’鲜,能成活神仙”、“喝了‘何落’汤,能沾神仙光。”等等与“何落”有关的吉祥传说。然而“何落”一食很快成为风靡天下的最时髦流行的风味名吃,风行一世,所以全国各地到无极县品尝、欣赏、学习、考察“何落”的外地人很多,这才有了后来全国各地的什么“某某‘何落’、某某县‘何落’”,其实真正的“何落”发源地就是无极。目前还有很多史料可证,比如在很早以前,在无极农村一直流传着小孩子们把压“何落”作为一种“过家家”的游戏,这种游戏叫挖“何落”碗,也就是在地上挖土灶台,用土当“何落”漏到用破瓦当锅的锅里,并且念着“‘何落’一碗,搭醋多点,又酸又香,吃面喝汤,几天不食,心里痒痒,吃过一碗,再给盛上”的儿歌。可见“何落”普及之广泛,直到今天,无极人还有一句很普遍的习惯用语,就是“到集市上去弄碗饸饹”。把“饸饹”当做尝鲜、解馋、改膳的首选,还以食“饸饹”为荣、为快。

话说到了北宋初年,在无极县城有一位做“何落”生意的人由于口齿不太清晰,外号叫“大舌头”,此人尽管说话有点障碍,但头脑好使,会做买卖。他借鉴回民爱食羊肉的习俗,一改人们吃腻猪肉卤的习惯,发明改用了羊肉卤,这样一改不要紧,完全把“何落”这种食品的口味提到了膻而不腥、香而不腻、膻中有香、香中有膻的极致,达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水平。所以“大舌头”的羊肉“何落”名声鹊起,闻名全县乃至全国,以至后来来无极品该食的商客众多。因为“大舌头”吆喝起“何落”来吐字不清,就把“何落”喊成了“何漏”,时间长了人们就习惯的把“何落”改叫成“何漏”,再后来又把“何”字淡化了改成了“河”字。从此“河漏”之名一直沿用至清初康熙朝。

康熙帝为政卓有建树,他做了很多巩固政权、繁荣经济的大事,开创了清朝“康乾盛世”之根基。他重农治河、兴修水利,他修园建殿,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推到了一个最高峰。他崇文重教,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六十多种文化典籍。此外,康熙还有一个爱吃地方小吃的嗜好,所以一方面让众臣大量的征集地方小吃,另一方面每到一地必尝名吃。正因如此,才在全国各地留下了诸多康熙与饮食文化有关的传说和佳话。无极荞麦羊肉“饸饹”也不例外。

到了康熙41年,康熙大帝圣驾巡视省畿内各地,于春二月来到无极,驻跸。(无极县志有载)。县令张安世中午为其准备了丰盛的美味佳肴,食间康熙问张县令说:“无极有没有特色的地方小吃”?张县令闻听沉着镇定的说:“有哇,无极‘河漏’远近闻名。”张县令何曾不知道康熙帝有这样的爱好,所以心里早有准备,只是帝不喻示,自己不敢冒然问之而已。

帝曰:“今晚就尝此食。”晚上县令小备酒菜,专聘一个做羊肉“河漏”的师傅为其做了河漏献上。帝食毕,龙颜大悦,赞不绝口,连称:“此真乃民间好吃也!”。接着随口问道:“此食如何称谓?”县令答道:“河漏”。

帝又问:“哪两个字”?

“江河的河,漏水的漏”。张县令恭敬地答道。

听后,康熙帝脸上立即显出不快的表情,不知原委的县令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怎么这么好的食物,却取这么个不好的名字”。康熙帝很不耐烦的反问到。

你知道康熙帝为什么这么不愉悦吗?一切皆因期间康熙帝正在全神贯注的关心着疏浚、扩建大运河工程,为此曾先后六次下江南巡视。一听说“河漏”二字,心里能不犯耿吗?于是沉思片刻说:“这两字与饮食即不沾边,又不吉利,必须更改,马配好鞍,良馔配佳名,我看就叫它‘饸饹’吧,这两个字即雅,又合饮食事体,字变音不变,你们看如何”。

臣属们一听都觉得改得合体,真乃一字值千金。至此县令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了很多。本县小吃欣得皇帝赐名,实乃幸事,求之不得。于是感激万分,赶紧叩首谢恩,口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