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浙江西溪湿地的民俗

浙江西溪湿地的民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10-26
浙江西溪湿地的民俗

西溪民风,淳厚质朴。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西溪和西湖,钱塘江,运河构成了贯穿杭州的水溪,是“江南水乡”杭州的旅游名片。杭州正在打造的“水上巴士游”经过西溪。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

杭州西溪湿地公的人文历史

对于西溪湿地的历史,概括地说,归纳为远古雏形、汉唐形成、宋元发展、明清昌盛、民国萎缩与现今新生的六个阶段。

在四五千年前,西溪的低湿之地,如受天目山春夏洪水的冲流,此处被淹没,便成了湖泊,而干旱之时,湿地也就出现。湿地随隐随现的现象,因此可以把它称为雏形阶段。从东汉熹平元年(172年)建造南湖算起,到唐末五代为止,大约有一千多年时间,是西溪湿地形成期。

到了宋元时期,在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朝廷正式在此建置西溪镇,这是西溪进入新阶段的开始,这也说明了西溪是个千年古镇。明清时期,西溪两岸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得到了多方面的进展,养鱼育蚕、种竹培笋与茶叶果蔬等农副业得到发展,成为郊区农业的特色。

但是民国后,湿地日渐萎缩。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溪地域多个乡镇的建立,工厂企业的发展,使西溪湿地范围逐渐缩小。

而如今杭州市对西溪湿地实施的综合保护工程,终于让西溪湿地迎来了新生。

西溪湿地的文化

西溪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之美,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园区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好,在于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湿地做了许多努力。当你走在田埂上,那些枯黄的野草踩上去松松软软的,也褪去了你在都市整日打拼的疲惫。也可以走在铺着卵石的园路上,去一路感受景致。

西溪之重,在于文化。

西溪拥有非常悠远的文化历史。历史上的西溪湿地是指西湖河流经流下-古荡段两岸的空旷地带。南岸包括灵逢山-北高峰-龙门山...。北岸包括余杭堂河以南…。他被发现于东晋,发展于唐末,兴盛于明请,衰落于民国。1600多年来,湿地农事活动和人文活动频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传。

西溪的文化建筑也有其独特的风格。可供游人参观的共有8个景点,分别是:烟水渔庄、秋雪庵、西溪水阁、梅竹山庄、深潭口、西溪梅墅、西溪草堂、泊庵。

深潭口:船过了长春桥,便看到一片宽阔的水面,四棵上百年的大樟树分布在河岸两侧,枝繁叶茂。这便是深潭口了。蒋村每年端午节的龙舟胜会,都设在此处,人来舟往,热闹非凡。而“龙舟胜会”一词相传是乾隆皇帝下江南之际得于御赐。还有一个值得一说的地方就是草堂。泊庵草堂内最中间摆放着一个古式屏风,四周陈列着文房四宝及老式家具,左边则是一间临水茶室,果真是读书、喝茶、赏景的好去处。草堂古朴,幽雅。有陋室的味道。

西溪当地的民族风俗文化丰富多彩,有龙舟塞,婚俗,桑蚕展示管。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