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风情 > 客家俗谚说解

客家俗谚说解

作者:不详来源:小米阿哥2018-12-06

手心手背都係肉

语意:多用于形容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绝不厚此薄彼,因而家庭和美。借指为人处事公平公正,使各方面都得到亲情般的照顾,因而获得大家的爱惜。而用于企业管理,则要求管理者善待每一个成员,确保人人利益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人都有所贡献。

封建时代,客家人在多子多福思想的诱导下,一对夫妻平均生育在四胎以上,所生子女少则三四个,多则十来个,无不承受着经济与精神双重巨大压力。由于家境多不富裕,衣食住行难免紧缺,稍有分配不均,就可能招致子女的抱怨,说爷娘偏心谁个谁个,而总是看轻自己一个。每每此时,为人父母者总是有苦难言,只好道一句“手心手背都係肉”,一来说明个个都是自己的亲骨肉,二来解释无心偏帮任何一个,只只都係宝宝贝。係,客语都作hei4,相当于普通话“是”的意思。

为父母者,在子女未成年时,或许赖子、郎哥係手心,妹子係手背,而一旦女儿远嫁了,就妹子变手心,天天记挂着,日日盼望着,仿佛割走了身上一块肉似的,坐立不安,茶饭不思。

如今,年轻一代客家,一旦成年就纷纷外出谋生,近则东南沿海、珠三角、长三角,远则飘洋过海,遍及全球,一如其祖辈“过番”。“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因此,父母嘴上总是时常叨念着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女,而对守护在家园的孩子,由于日日相见,反倒少于提起。如若因此怨恨爷娘有偏心,实在是不明智。殊不知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之心总是向着弱者。

对子女间的大小事情,每当难以取舍的时候,父母也必定秉持“手心手背都係肉”的原则见分晓,让兄弟姊妹无所怨言,人人紧密团结,家家得以和美生活。

人多思欲,因此难免心神困惑,但如果贪念不断,所谓“人心节节高”,则心态终究要失去平衡,进而愤懑不已,以为全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对,越活越没有情趣,越活越多负累。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西蒙教授,根据“手心手背都係肉”的原理,创立了著名的“管理均衡论”。

形如手心手背关系的“均衡”,是最基本的自然规律之一,无论是宇宙万物,还是人类自身,以及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都需要保持均衡,遵循着“均衡——失衡——均衡”的发展态势而迈向更高层次的文明。

自然世界以人类智慧不可比拟的神奇力量创造出了“均衡”,让世间万物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之下,有条不紊地递进和延续。然而随着现代人类社会的崛起和一轮接着一轮的工业化革命,这种自然形态的均衡正在被打破,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关系日趋恶化。同时,人类社会为了追求自身的发展和利益,各国、各区域乃至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纷争、矛盾也日益激化。因此,倡导“手心手背都係肉”的均衡思维、均衡管理非常重要,并且可不容缓。

面对全球气候的不断恶化,善待自然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推而广之,在家善待父母、子女,在公司善待上司、同事、部属,又或者身为公务员善待平民百姓,这样一来,和谐社会就不仅仅是一种构想,而终将成为一个现实。

天上雷公,地下舅公

语意:凡事讲究章法,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劝谕人们按规程行事,切莫随心所欲。

客家人特别敬重“舅公”(即舅舅,包括母舅、妻舅),将“舅公”的地位与天上的大神雷公等同起来,足见“舅权”在客家人心目中的至高无上。可以这么说,在所有亲友之中,“舅公”的威望最大,所受到的尊重也最多。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及父系氏族制早期存在于舅甥之间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在母系氏族制时期,舅舅是甥儿、甥女最亲的男性长辈,与姊妹一起承担抚养、教育下一代的职责和义务,年老后则由甥儿、甥女供养,社会职位(酋长、祭师等)和个人财产也由甥儿、甥女继承。舅权在母系社会从属于母权,在父系社会里却只是一种母系制度的残留,然而客家人却在许多人生仪礼中,仍把“尊舅”的传统传承了下来。

在赣南客家的婚姻仪式中,外甥结婚,舅舅是当然上宾。在举行婚礼这一天,舅舅要在举行婚礼的厅堂显眼处挂上一块牌匾,上书外甥的名号以及诸如“百年好合”、“龙凤呈祥”之类的吉祥语。挂匾时,舅舅口中还需不停诵念吉祥祝词。这一仪式俗称“挂号牌”。其中荣誉唯有“舅公”方可享受得到。

在客家人嫁女儿的送嫁队伍中,最重要的角色是“送嫁舅”,也就是新娘的弟弟(一般是最小的弟弟),这是必不可少的人物。如果没有亲弟弟,就要请与自己最亲的堂弟去。“送嫁舅”是嘉宾中的嘉宾,贵客中的贵客。新郎要对他特别敬重和热情周到地服侍,不敢有任何的怠慢。无论“送嫁舅”有多么顽皮、耍性子甚至无赖,新郎和男方家人都必须忍耐和礼让,丝毫不敢含糊或怠慢。

每逢摆酒席,每张八仙桌上,只要有舅舅,都是必须坐上席的。这种表亲关系在赣南客家地区是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的。

客家人多礼好客,凡事循规蹈矩,不偏不倚。如果哪天被人指出“冇规矩”,无论是否属实,都是一件很不体面的事情。这种情形之下,人们首先连连道歉,接着自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断然少有周围辩解,企图逃脱干系的。

客家人每天讲的就是一个“规矩”。圆规方矩,既是事物的本来形态,也蕴含着事物的内在本质。做事有板有眼,严格按照规程、套路行事,这是客家人为人处事的显著特点。自幼接受“天上雷公,地下舅公”的教导,让客家人都养成了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客家地区至今仍然是人多地少,生存环境紧迫,资源十分有限,因此各种内部矛盾、争执、冲突在所难免。但客家人无视王法,集体性“鬼打鬼”现象却少有发生。小打小闹的,由乡村、宗族长者主持公道,晓之以礼,动之以情,最后按乡规、乡约促成双方和解。如问题性质严重,乡规、乡约无法调停的,则交由国家执法机关办理,并给予全力协助。

随着人们对产品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标准化作业的管理思想早已深入各行各业。诸如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等等“规矩”,不断健全,不断完善。“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管理的实质,而“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管理的目的。

另一方面,既不拜雷公,也不尊舅公,凡事随心所欲,这种人自在倒是非常自在,却也经常到处碰壁,鼻子上不是血就是灰。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古今中外皆然。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