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风情 > 客家俗谚说解

客家俗谚说解

作者:不详来源:小米阿哥2018-12-06

送背铳

语意:即马后炮,事后诸葛亮。借喻不及时的举动、失时无效的动作。也比喻事后的假情假意。

铳,客家民间俗称“土铳”、“火铳”,是一种发明于宋代的旧式火器,金属管形状,通过火药引爆发射石弹、铅弹和铁弹以打击目标,元明时期成为军队的重要装备。客家人所聚居山地,旧时多野兽出没,经常危害人畜、家禽或庄稼,“铳”于是成为客家人狩猎的主要工具。

由于铳响非常宏亮,声音回荡悠远,从宋代开始客家人便用于各种祭祀和迎接客人。

每逢祭祀或喜庆民俗活动,客家人就如同过盛大节日,一路上舞龙、舞狮、打幡、放铳、迎花灯、敲锣打鼓、吹唢呐等。如每年元宵节的祈福,俗称“祭春”,村村寨寨敲锣打鼓、放土铳、燃鞭炮、舞大龙、迎花灯等,热闹非凡。又如客家祖地宁化石壁,正月初一早晨,由村里预定的人选(一般为轮流,每年轮一户)在村口放三声土铳(俗称神铳、菩萨铳),之后各家各户纷纷由男主人打开大门,全家人穿戴一新,朝吉利方向放鞭炮迎新春。此俗名为“出行”或“开大门”。

客家各种人生礼仪也离不开放铳,一来图个热闹、气派,二来驱邪、除煞,使得东家和来客无不喜庆吉祥。

除了神铳之外,客家放铳之俗尚有迎客铳、坐席铳、婚嫁铳等。其中婚嫁铳更是名目繁多,分娶亲铳、过路铳、和气铳、把信铳、恭喜铳、交换铳、发亲铳等等。

在客人到来之前,铳手就已经早早赶到东家,当客人快到门楼时,鸣放三铳,以示客到,东家随即在家门口燃放爆竹迎接。迎客铳不能对着客人放,只能顺着客人来的方向朝旁边放。

散客时,当客人踏脚出门楼之际,东家也要放鞭炮送客,表示祝愿一路顺风。此时,绝不再放铳,因为背对着客人放铳,是客家人非常忌讳的事情。因此,客人要走了才想起放铳表示隆重迎接,已经是为时已晚,而且毫无必要。

“送背铳”尚有同义语“马后炮”和“事后诸葛亮”。

“马后炮”本是中国象棋术语,比喻事后才采取措施,但已无济于事。如元代无名氏所著散曲《隔江斗智》第三折:“今日军师升帐,大哥须要计较此事,不要做了马后炮,弄的迟了。”

“事后诸葛亮”指事前无意见,事后才高谈阔论的人。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诸葛亮有未卜先知之能,自作聪明者则是事情过后方知,所以称为事后诸葛亮。

事前不发表任何意见,事后却显摆聪明,即使并非故弄玄虚,也是十分要不得的。股市中,股民朋友在一轮行情之后,大都可以高谈阔论一番,滔滔不绝论述行情来临之前具有什么特征,大牛股是怎么上涨的,启动点在哪里,似乎这些都是预料之中的事情。“送背铳”再响亮也无济于事,“马后炮”威力再大,也及时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中秋节过了,才给亲友、同事送月饼、送水果,这“送背铳”再殷勤,人家也未必接受这种假情意。

企业经营要洞察先机,执行管理要拟定详细计划,待人接物要早做准备,这些都如同“迎客铳”。反之,一切都完结了,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窍门,尽管也许可以亡羊补牢,却已经是“送背铳”,既失时又无效。

九葬九迁,十葬万年

语意:原本是客家风水先生一句自我解嘲之语,认为迁葬的次数越多越好。借喻好事多磨,并告谕人们事情总是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的。

客家人笃信风水,赣南客家风水文化尤其著称。如果说世界风水在中国,那么中国风水在赣州。风水术,又称堪舆术,是一种从古代沿袭至今择吉避凶的术数。

客家风水祖师杨筠松,民间多称之为杨救贫,著有《正龙子经》、《疑龙经》、《撼龙经》、《黑囊经》、《青囊奥语》、《葬法十二杖》等堪舆典籍,收徒有曾文辿、廖瑀、刘江东、赖文俊等人。杨救贫主张因地制宜、因形择穴、观察龙脉、分析地势、方位,从而择定阴宅、阳宅的最佳位置。其堪舆实践后来发展成为风水地理的“形法理论”,世称“形势派”、“峦头派”或“江西派”。以堪舆为职业者,民间俗称风水先生、地理先生。

客家地区多山多水,风土温润,阴宅多生虫蚁,给后人带来不祥。这种情势下,迁葬(即二次葬)是必然的。客家人死后第一次安葬,选址、仪式等均较为简单,待若干年后,子孙再择吉日开墓地、拾遗骨、贮骨坛并于吉时吉地再次安葬,二次葬反倒更加隆重。

民国《上杭县志·礼俗志》卷二十所载:“……为祸福所感动,归咎于先坟,有一迁再迁屡迁者。”又明代嘉靖年间《惠州府志》记载:“长乐(今梅州五华县)、和平(今河源和平县)滋不忍弃亲于土之说,有停柩期年、三年而后葬者,或葬不数年,惑于风水,启土易棺,火化而改葬者。”再如梅州兴宁:“纳骨于瓦瓶,名曰金瓶,迁葬而之它……亦惑于地师,数数迁易。……”清代《嘉应州志》记载:“葬数年必启视,洗骨,贮以瓦罐。至数百年远祖,犹为洗视,或屡经起迁,遗骸、残蚀止于数片,仍转徙不已。甚且听信堪舆,营谋吉穴。”清人张新泰《粤游小志》载嘉应州(今梅州)一带:“粤俗惑于风水……乃有既葬后,或十年或十余年复出诸土,破棺捡骨,谓之洗金。”由上述引文可知,“风水”是客家人盛行二次葬的最主要原因。

台湾客家人将二次葬称为“捡风水”,梅县丙村镇客家人称二次葬为“做风水”、“做地”。

在台湾客家聚落,第一次丧葬时至今仍比较简单,多有不正式立墓碑者,待三五七年乃至十余年后,再择吉日开墓,捡拾遗骨,重新正式安葬。台湾、粤东、赣南等地客家素有“九葬九迁,十葬万年”之说,即认为祖先迁葬的次数越多越好。客家又有“金瓮一口,值得生龙穴”一说,意即该处风水再好,也宁愿把祖先遗骨装入金瓮再葬,而不愿把祖先一次就葬定一处。

客家人非常尊敬死者,注重慎终追远。从一些丧葬仪式中,我们可知客家人深信死后有另一个世界,因此丧礼仪式繁复,一方面彰显对逝者的尊重,同时也希望藉此机会宣扬先祖的德泽以及子女的孝顺。人人深怕先辈的丧葬处理不好,不仅贻笑大方,沦为不孝之人,甚至认为这样一来对后代子孙都会有诸多不利的影响。“死者为大”,这是客家人经常教导他人的一句话。

生命不息,灵魂不灭,这是客家人最基本的哲学思想。

神仙老虎狗

语意:比喻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也指世事轮回,好事多磨。

神仙、老虎、狗,乍看三者风牛马不相及,实质分别代表大千世界三教九流。神仙是上天的尊神,万民崇拜的对象。老虎是地界的尊者,四灵之一;所谓龙啸虎吟,不仅显现出一种威严,更预示着一种权势。狗则家喻户晓了,摇尾乞怜不说,仅就在主人面前低三下四,便多为人鄙视,诸如泛走狗、看门狗、落水狗,全是贬义。然而相对于轮回为鸡鸭者、老鼠者、鬼魅者,却已经算是有了莫大的善德、善行。

宇宙本身就变幻莫测,千变万化,因而充满生命的世界总是形形色色,正如舞台之上,生旦净末丑一应俱全。没有狗的低下,何以有神仙的高尚?

就宿命论而言,人的命运总是在一次又一次轮回中,或为草芥,或为蚁蝼,或为牲畜,或为人民,或为贫贱,或为福贵。也就是说做狗做老虎做神仙的机会都有,就看你的道行、你的德性修炼得如何。积善成德,积德成善,“善”作为可道或不可道之物,正是历尽世道沧桑时所磨练的结果。

“酸甜苦辣咸,神仙老虎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凡好事总是多磨。在企业管理中,一个竭尽“犬马之劳”的基层员工,往往一路获得晋升机会,做到“老虎”(经理)阶层,更可能做到“神仙”(老板)。这其中的“善”,便是良好的业绩了。

“神仙老虎狗,样样也都有。”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同样,一个不想当老板的员工就不是一个好员工。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