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民俗节日 > 德州民俗节日文化与习俗(一)

德州民俗节日文化与习俗(一)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5-08-30

五、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日)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中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春节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腊祭》,据说腊尽时日,人们杀猪祭祀老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用朱砂涂脸,鸟翼装饰,唱唱跳跳。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德州春节习俗有:放开门炮、拜年、聚财、占岁、送神、添财(添缸)、开市等。

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德州民间各家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大年初一,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年长者还要给儿童压岁钱。清晨天刚放亮,人们都早早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有的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旧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德州拜年的习俗,一般初一拜父母、宗族、邻里、单位领导、同事;初二拜姥姥家、舅家;初三拜岳父母、姐姐家;随后再拜其它亲戚朋友,德州就有“初二姥娘初三姑,初四初五看丈母”,也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和“拜年拜到初七、八,也没豆腐也没渣”之说,拜年不超过正月十五。

在拜邻里时,一般不携带礼品,但每家都喜欢他人到家中拜年,并以各种瓜果、点心、烟茶热情款待。拜邻里时在每家停留时间不长,谓之“拜跑年”。拜跑年有“宁漏一村,不漏一户”之说。去岳父母家拜年要携带烟酒、点心、水果之类的礼物。到亲戚家拜年,要按辈分,拜长辈都行叩拜礼,同辈则抱拳作揖,相互道贺,道“您过年好”、“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同时也接受亲戚的晚辈拜年,主人要给小孩压岁钱。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种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建国后,国家规定春节为法定节日,各行各业放假3天,各机关、学校、厂矿多举行团拜、慰问、联欢等庆祝活动,在农村仍多沿袭旧俗,但已很少从事祭拜神灵等迷信活动。多数家庭中晚辈只向长辈致以问候祝福,不再行叩首旧礼。传统的春节礼俗已大大简化、淡化,多数家庭以看电视节目代替守岁,以走访致意表示拜年,时代色彩明显增强,但欢乐气氛有增无减。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和短信息拜年等。拜年:能增进长幼感情,消除隔阂,和睦邻里,避免前嫌,旧隙宿怨尽弃,新年重归于好。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