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文章列表
“踏歌”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人们口唱欢歌、两足蹬踏,动作自由、活泼。《武进旧事·元夕》中有李笃房吟踏歌的诗句“人影渐稀花露冷,踏歌声度晓云边。”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即表现了村民的踏歌活
《竹鹤图》是一幅吉祥瑞寿题材的画作。仙鹤喻示着长寿,是一种吉祥之物,且其形体优美、步履翩跹,能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所以经常被画家表现。《竹鹤图》描绘的是两只仙鹤在竹林间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画面中
陈仓姜马察回的历史渊源 陈仓姜马察回在民间也叫西府曲子,是长期以来流行于古西府地区一带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其历史上可上溯至汉唐时期,从目前保有的手抄本来看,系清光绪五年(1879年
眉户也称“迷胡”、“小曲”、“曲子戏”,据传最早发源于眉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户县(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隶属陕西省西安市)、武功(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凤翔(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一带
西秦刺绣是流传于陕西省宝鸡北部塬区历史久远的汉族民间刺绣,具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不仅装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而且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民情风俗紧密结合,渗透到人们的生辰、婚嫁、寿延、祭
刻葫芦乃是葫芦艺术品中的一种,而兰州刻葫芦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民间技艺,属微雕艺术一门。兰州刻葫芦,主要用特制钢针在葫芦表面以极细的线条刻出山水、花鸟、人物和文字,然后涂上松墨,令其线条明晰生动。
宫灯,顾名思义是皇宫中用的灯,主要是些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在外绘以各种图案的彩绘灯,又称宫廷花灯。是中国彩灯中富有特色的手工艺品之一。它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由于长期为宫
甘谷县地处渭水中游,属温带季风半湿润地区,雨量适中,适宜大麻的种植。甘谷县是中华县制肇始之地,有“华夏第一县”之称,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甘谷县民间手工艺制品素来享誉陇上,手工缝制的麻鞋、草鞋等,就
盘扣,也称为盘纽,或者纽结、纽绊。是传统服装中使用的一种纽扣,用来固定衣襟或装饰。盘花扣是古老中国结的一种,是中国人对服装认识演变的缩影。漕河泾的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巧是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猫同“耄”,蝶同“耋”,在中国画中,猫蝶图是一个固定的主题,寓意着以谐音取“耄耋”之寿的美好含义。 因寓意美好,耄耋(mào dié)图是历代画家喜爱的题材,元代画家王渊,明代的孙克
《明清古典家具四大名作七言诗》 京作选材称一流,宫廷霸气独占有; 广作用料近楼台,力求专一纹饰精; 苏作文骨沁香园,线条迤逦诉精工; 晋作形韵语商
斗彩又称逗彩,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成化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
丝弦又名弦子腔,是河北省特有的、颇具影响力的古老地方剧种之一,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元、明弦索调的遗音,清康熙年间曾遭禁止,清末和老调同台演出,后来吸收了昆曲、河北梆子等剧种唱腔,逐渐
绣墩,又名鼓墩或坐墩,是中国古董家具——凳具家族中常用及最富有个性的坐具,为凳子中的佼佼者,不仅灵秀,而且富丽。古代女子为了使自己的坐具显得更为美丽、高贵,便在绣墩上“铺锦披绣”,将其用艳丽、珍
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具。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兰州羊皮筏子分大、小两种。最大的皮筏用600多个羊皮袋扎成,长12米,宽7米,6把浆,载重量在20至30吨之间。)。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
高台狮子是成都民间杂技表演类节目的典型代表,主要流行于成都市金堂县土桥镇,其传人为周乐茂、周英凡家族,是世代相传的一门民间杂技。金堂县土桥镇位于成都、中江、简阳、乐至交界处,历代为商贾云集、文化
铁画出自安徽芜湖,相传是明末清初的一名铁匠将打铁与绘画结合到了一起,创造出来的独特艺术,在古代工艺美术品中独树一帜。 芜湖铁画原名“铁花”,安徽省芜湖地区特产,为中国汉族独具风格的工
南胜窑遗址是平和县域明清时期生产漳州窑瓷器的窑址及产品,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之一。南胜窑址通常也称平和窑或平和“漳州窑”,2006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赤水竹编,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它是在传统竹编技艺和继承祖传编织技法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竹编工艺。 赤水竹编必须选用海拔800米以上
柳氏民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后人柳遇春的故居。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境内,建筑坐北朝南,南北长84米,东西宽48米,占地面积4032平方米,总计房屋114间。院落分为两组,以东西走向的村中街道
四川曲艺和其他地区曲艺形式相比,最大区别在哪里?顾名思义,区别肯定在“四川”二字。曲艺研究专家严西秀介绍说:“四川曲艺一是必须用四川方言说唱;二是表达出四川人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比如
琉璃场街 据《华阳县志》载:“琉璃古窑始于唐,盛于宋,衰于明末”。从五代至明朝的700多年间,琉璃古窑烧制过大量的青瓷和五彩缤纷的琉璃釉陶器。上个世纪,琉璃场附近出土了不少精美的陶
陈氏宗祠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百花社区(原天鹅村),系清代咸丰年间翰林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年营建,扩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经八年竣工,是一座集住宅、宗祠、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庭院式建筑群
西安鼓乐,也称长安古乐、西安古乐、西安乐古。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汉族民间大型鼓乐,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
在沁阳市沿沁河一带,流传着一种传统手工造纸工艺——捞纸。 捞纸工艺起始哪个年代,当地人也说不清楚,只知道明末清初已十分繁荣。在当地老人的记忆中,沿沁河北岸的高村、龙泉、魏村、常乐、长
桐柏地处豫鄂两省交界处,境内桐柏山巍娥耸立,连绵起伏,千里淮河发源于此。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无论是自然景观,或是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 桐柏不仅是南北气候的分界岭,也是南北文化的交汇处
烙画亦称烫画、火笔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工艺美术品。起源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被誉为“南阳三大宝”之一。它是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的铁扦代笔,利用碳化原理,在竹木、丝娟、宣纸等材料上
濮阳杂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民间杂技艺术。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兴盛于明清,发展于现代,以功力深厚、技艺精湛著称于世。濮阳东北庄与河北吴桥并称为中国杂技“南北两故里”,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国
黄龙戏,吉林省地方剧种,是农安县创作的地方戏曲新剧种,因农安曾是辽代有名的黄龙府而得名,黄龙戏产生之初,只有小生、小丑、小旦三行。后在实践中,充实了刀马旦、老生和老旦。音乐主要分生、旦、丑行当唱
佛教从印度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一路上留下了诸多精美绝伦的石窟造像,从新疆克孜尔石窟,到敦煌莫高窟、天梯山石窟、榆林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安史之乱中,中原大型石窟相继衰落,盛唐以后,中
狮溪高腔大山歌是流传在贵州桐梓县狮溪、水坝塘、芭蕉、羊磴一带的古老而独特的原生态山歌,形成于广袤森林,因演唱强调“高腔”特色,富有“飙歌”风格而得名。在1000多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狮溪高腔大山
金堂县五凤镇的白岩(安家沟)山歌,是白岩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堂近年来发掘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之一,是独具特色的白岩文化。龙泉山脉中段的白岩村分布在七座山、四条沟的11.08平方公里
文君当垆,皓腕如雪;相如立誓,驷马而归——这是成都人津津乐道的爱情佳话和励志故事。 北门外的沙河在汉代名为升仙水,河上有桥名为升仙桥,是成都前往长安的必经之路。因为司马相如的这段故事
隋唐时,由豫章雷氏分衍而成的冯翊雷氏发展了起来,并且在声望上逐渐超过豫章雷氏。不过,豫章雷氏和冯翊雷氏在发展中,逐渐迁徙并融合在了一起。成都雷氏因特定的历史机遇,因制琴成为唐朝名扬天下的著名家族
“汾阳地秧歌”是流传在山西省汾阳、孝义一带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分为以舞蹈为主的“武场地秧歌”和以演唱为主的“文场地秧歌”。2006年申请国家保护的是武场地秧歌。 唐人笔记《隋唐佳话
成都漆艺是中国最早的漆艺之一,中国四大漆器之一。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四川盛产生漆和朱丹,是制作漆器的主要原料,所以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漆器的主要产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
瓷胎竹编,工艺品,又称(细丝工艺品)、瓷胎竹编,是成都地区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四川特产的一种,起源于清代中叶,当时主要用做贡品。由于世道艰辛,技艺几经绝传,五十年代经重新发掘、恢复生产。瓷胎
说起“天府之国”巧夺天工的传统手工艺,很多人会想到精美绝伦的蜀绣、蜀锦,以及亮丽典雅的漆器。但除此之外,还有一项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成都银花丝,多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银花丝是成都最具特色的
成都近郊龙泉驿龙泉山中,有一座名为大佛村的小山村,山村有一寺当然叫大佛寺,寺里有一块当地人叫做“天落石”的巨大青石,青石上有文史、书法界都十分出名的“北周文王碑”。有专家认为,这座刻于北周孝闵帝
首页 上一页 [ 第33页/共53页 ] 下一页 尾页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