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莆田生育习俗

莆田生育习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5-03-20
莆田生育习俗

孕期

新娘新婚当月怀孕,俗称“入门喜”。怀孕初期,常呕吐,爱吃酸、叫“病子”。怀孕时,房中的床柜,不得乱移动;孕妇房中的墙壁不能乱钉钉子;桌椅不能用力乱砍乱划;东西不能用剪刀乱剪。怕解犯胎神,怕以后产生婴儿五官不整。

产前,婆婆应向邻居乞讨小男孩穿过的旧衣裳,留给将来婴儿穿,意在希望生下男孩。

“做月里”

产妇临盆,由“婆姐妈”(旧时土法接生婆)接生。婴儿出生后醮些黄连汤末在小儿嘴内以消火退毒。在产妇乳汁未出前,向邻居产妇乞奶给婴儿吃。

产妇“做月里”的房间的叫“秽房”,外人不能随便出入。产妇的头必须包一条手巾或长帽,防止“头风”、“月里病”。产后第一餐“点心”要吃糯米粥。三餐要煮“砂锅汤”就干饭。还要另加上午、下午、半夜三次“点心”。

“砂锅汤”的“月里料”大体是蛏干、虾肉、红菇、黄花菜、豆腐皮等。一星期后可以吃猪肉、鸡肉及猪肚、猪肝、猪肾等内脏。亲友要送食物给产妇增加营养。产第一胎的,产妇“外家”(娘家)送礼特别丰厚。除“月里料”外,还要另加小孩的童衣、童裤、小帽、小鞋、小袜等。

出月

孩儿满月,俗称“出月”,“出月”要做三件事。

一是“洗儿”(给婴儿洗澡)。过去旧法接生,婴儿要等到“出月”才沐浴。这天要举行仪式,备办礼品谢神告祖,然后用“午时草”(端午节留下的草薄、牡荆等干草)煮汤为婴儿洗澡。澡盆中放染红铜钱4枚,有的12枚,请老年妇女(家庭幸福的)在厅堂上或灶前(灶公前)给婴儿洗澡。

二是剃头画桃。婴儿沐浴后,用洁净剃刀剃去肥发。只在脑门处,留下一小撮毛发,俗称“刘海”,以保护未吻合的脑门。再由其父亲或祖父用雄黄酒在婴儿头上画桃,谓能使其聪明长寿(对上当受骗者有“头顶无画桃”之说)。今后,给婴儿换上新衣服,头顶戴上饰有“福”或“寿”字的童帽,胫项挂上“长命锁”。

由祖母或母亲(沐浴后换上红衫,头插柏花)抱到厅堂拜祖先、拜灶公、拜长辈,讨“挂脰”红包。回敬红蛋、红钱。

三是给亲邻小孩分红蛋、红线。(凡是有人登门的都分)这天产妇娘家送来婴儿衣裤、鞋袜、童帽、襁褓、项圈、手镯、脚环及喜蛋(熟蛋壳染红)、红钱。生男孩子分全蛋,每人红蛋一个,红钱一文。富裕人家还要办出月酒,甚至演戏庆贺。

还要请算命先生根据婴儿的生辰“八字”和“五行”(金木水火土)取名,若命中“五行”有所欠缺,则以金木水火土或偏旁的字为名,所谓“补缺”。

“四月”

婴儿出生满四个月,产妇娘家又要给产妇家送礼。花篮1担、内装炒花生、炒大豆(或蚕豆)、另加黑色的童衣、童裤、小棉被“风包”(“棉披风”)、“车椅轿”(三用:坐、站、靠背的竹制的婴儿用具)来贺喜。产妇家要备煮熟的猪尾、羊尾、鱼、虾、海鲜、禽蛋等给小孩抹嘴,俗称“开荤”。此后,小孩即可吃荤的了。

对琗

婴儿满周岁称“周琗”。境内俗称“对琗”。要举行“琗盘试儿”仪式。

这天,产妇娘家又要送礼了。送来孩子的衣服、鞋袜、童帽、“站车”(木制的正方体,如“鸟笼”上面无遮盖),四周栅栏,一边要一个小栅门,底部铺板,可以翻动,一面若被小孩尿湿,可以翻过一面干的让小孩继续站着玩。

“抓琗”的主要活动,是在厅堂或灶公道地上放一大箔簸,里面摆着银元(或硬币)算盘、剪刀、尺子、毛笔、戥子、书本(旧时用《考经》)、面食龟、米团等。让孩子随时去抓。据所抓的东西来预测小孩将来的志趣、命运。

这天除祭祖外,还要分“面食”(面粉加工的糕饼)给亲友和邻居;接受礼物的,要回敬线面两束,寓祝贺长寿之意。大户人家,有的还演“北斗戏”谢神。

“祭婆姐”

境内民间传说,“婆姐”是保护婴儿的女神。婴儿在一周岁中,每月“初二、十六日”都要在摇篮边做牙、俗称“祭婆姐”。祭品为一盅福饭、一碟白糖。孩子四个月后,可用一碟小菜(鱼或肉)代替,祈求婆姐对婴儿多加保佑,快点长大成人。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