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民俗节日 > 德州民俗节日文化与习俗(一)

德州民俗节日文化与习俗(一)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5-08-30

四、除夕(农历腊月三十日)

除夕是农历年腊月的最末一日,春节的前夜。旧时,又称“除日”、“除夜”、“岁除”、“岁暮”、“岁尽”、“暮岁”,民间多俗呼“年三十”或“大年三十”。

关于年的由来,传说,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点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除夕日是辞旧迎新的节令,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之说。德州民间必须在这一天把过年的事情办完,有:贴对联、祭天、打满缸(添财)、撒岁、布灯、接神、放鞭炮、包饺子、吃团圆饭、守岁、辞岁等习俗。

贴春联:除夕上午贴春联,亦称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德州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几副大红春联贴于院门和屋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并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旧时,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贴对联与贴门神并行。“门神”系民间用木板彩色套印,披挂甲胄执戈,悬弧佩剑的神荼、郁垒,以示驱鬼避邪,保护家人平安。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恭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门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德城区贴春联的传说:古时,大年三十,各路神仙都要到天庭集合,待除夕夜全神下界巡视人间。腊八日,张天师要返回天庭,在凡间有一个挚友,哀求随同前往参观天庭的繁华景象。到天庭后,张天师将其安排在一间屋内,告诫:“只准从窗户向外探望,不允许走出房间半步。因各方神仙、精灵、魔兽都来聚会,怕有吃人的精灵、魔兽把你吃掉”。然后,张天师用红纸写了几道符贴在门上,放心离去。除夕日,各路精灵、魔兽纷纷到天庭聚集,每路过此屋时,均嗅到有人肉味,都想进屋食之。这时,吓坏了张天师的挚友。但是,当精灵、魔兽们争先恐后进屋时,全被门上红符放出的金光打了回来。张天师的挚友返回人间后,给左邻右舍述说此事,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广,越传越神。每年除夕,家家效仿贴红符以辟邪免灾,后来发展成除夕贴对联。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