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浙江苍南庙会习俗

浙江苍南庙会习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02-14

金乡庙会

九、金乡庙会

金乡城隍  金乡城隍庙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卫城凤仪街,始建于明初,2001年4月重修。金乡城隍来历无确切考证。据王氏族谱记载,金乡城隍为王泰宇。他原系浙江宁波鄞县白塔寺前人,后来平阳县金镇(即今金乡镇)授指挥职,待人接物、指陈时事皆有儒者风度。年过古稀时,其同僚为修城墙欲下达急令,不计代价,在短期内修复,以显政绩。王泰宇主张根据实际情况,勿妨民伤财。他的主张符合上级意图,并减轻了老百姓负担。其原配李氏及继配童氏皆为贤内助,为人乐善好施,口碑极佳,为女中丈夫。王泰宇殁,被封为金镇城隍,坟茔在湖里。以城隍庙为中心的卫城清明节庙会,城隍爷下殿,清道巡街,鸣锣开道,火铳震天,热闹非凡,出卫城靖海门,设案祭祀于南郊洗马桥,追悼抗倭将士忠魂。

金乡庙会文化特色及缘由  明洪武二十年(1387),信国公汤和受命于朱元璋来此筑城建金乡卫,设有指挥司、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副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及千户等官员97名,旗军4928名,战船15艘,防御区域北起飞云江南岸,南至福建沙埕沿海一带,下辖蒲门、壮士(在今渔寮)、沙园(在今瑞安市)三个千户所。在将近200年的抗倭战事中,驻守金乡官兵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清代徐焕之曾有《平桥洗马》七绝一首:“汗马功成百战收,平倭遗事说  金舟。桥头一派苍凉水,犹为英雄咽暮秋。”

金乡卫洗马桥附近的义冢共有六处,为抗倭将士安葬之所。其中甘溪头义冢规模最大,至今仍有石碑在道旁,上刻“义冢”二字。义冢者,顾名思义,是安葬无人认领尸体之场所。一般来说,抗倭战士是入编人员,如战死了,会有安葬忠骨之坟茔(金乡南门还有一座“孤魂寺”,据说是抗倭战士牺牲者及其他魂灵的归宿。两厢有三间平房,供奉木主灵位。寺有主持,常念经超度众亡灵。春秋两季还放河灯,悼念英魂)。首任指挥张候麒之墓穴近代才发现,地点亦在义冢附近。故金乡以城隍庙为中心的清明及七月半庙会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去义冢地进行隆重肃穆的祭奠,以纪念先前抗倭官兵英魂,抚慰广大死者阴魂。

金乡城隍庙会一年有五次:正月开印,拜玉隍经:清明出巡;五月十一城隍生日;七月半打蓝盆;十月廿五城隍娘娘生日。九月半庙会原以东门大庙为中心,后并入城隍庙会。金乡卫从明信国公汤和筑城开始,至戚继光抗倭取得决定性胜利,经历二百余年。抗倭官兵不少人是现代金乡人祖先,故清明节庙会包含对抗倭官兵的祭祀活动。九月半庙会以娱乐为主。

清明庙会  在以城隍庙为中心的清明庙会中,凭吊祭祀活动通常这样安排:在清明节前几天,先由“桐山跳”清道。桐山跳由七爷、八爷二人组成。七爷矮,八爷高。铜山跳清道,一方面是要求有关人员打扫卫生,另一方面也是通知群众,城隍将要出巡了。然后在清明节前一天,桐山跳仍出来,并城隍爷下殿,鸣锣开道,火铳震天,威严肃穆。后游行队伍(桐山跳不再跟随,主要是正副元帅在前,后有太子及城隍爷等)至义冢地前设案祭祀,缅怀为抗倭牺牲的官兵及其他死者。悼念活动历时两小时左右,其中一项重要的程序是宣读祭文。

清明节还举行盛大的游艺活动,游艺队伍较长。2003年4月5日下午抗倭文化节游行队列顺序如下:领队—王主冥司—开道大锣、马号—水鼓亭—铜山跳—城隍福主大旗—金鸡报晓—宣传标语牌—迎旭门—龙舟队—腰鼓队—彩旗16面—小六曹(1至10号,小孩扮,一般人数不限,扮状元、榜眼、探花等等,坐轿)—军乐队—皂隶、难香、背枷、囚车(皂隶类似公差,难香、背枷、囚车里的人是扮演表示忏悔、许愿、请求宽恕的罪人)—无常—戚帅大旗—被俘之倭寇—大炮两门—“戚继光”(骑马)—靖海门—又彩旗16面—笙队—小六曹(11—20号)—郑帅大旗—被俘之倭寇—大炮两门— “郑成功”(骑马)—来爽门—水鼓亭—七星八煞(相当于御林军)—丑翠(四只花船)—望京门—大六曹(大六曹是吏部、兵部、工部、礼部、刑部、户部,每部一人妆扮。坐轿)—军乐队—城隍彩旗—烧香锅—太子香亭—宫女(14人)—太子轿—烧香锅—开道大锣—府尹牌—福主香亭—宫女十四人—城隍福主大轿—迎香群众—什锦队(中乐)。6日晚再次出游,内容大体相同,只增加娘娘轿及宫女等。有时,在游艺队伍中还有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提灯和抬灯。

九月半庙会  九月半庙会是全镇各庙的总庙会,原是庆贺东门大庙英烈大帝生日,后融入民间游艺活动。习惯是东门拔大龙,南门扎大风,西门、北门抬阁及舞狮。金乡有“东门龙头、南门拳头、西门行头、北门想头”之说。意为东门总是扎大龙出游,南门除了扎大凤还常有武术表演,西门抬阁人物衣饰亮丽,行头花俏,北门抬阁造型别出心裁,构思巧妙。

大龙全凭手工制作,龙身分3节,长24米,高3.5米;龙嘴长3.25米,宽1.9米,口中龙珠转动,喷云吐雾。两支龙角各长3.6米,龙颈周围7.2米,龙鳞黄蓝相间,荧光闪闪。龙脊及腰腹下分布着的八仙、牛郎织女等神话人物生动传神,并设有旋转装置。龙身安装大小彩灯1200盏。大龙尺寸可根据当地街道大小及其他因素机动调整。

扎凤,一般由金乡本地艺人根据当时街道实际情况,规范尺寸设计,请城外竹匠制作。一般凤高5米,身长4米,两翼平展宽8米,尾羽长8米。凤嘴衔花枝,脚踏白云。凤身以肚金背绿为基色,羽翅五彩纷呈。

抬阁是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艺术于一炉的游艺活动。据传明末清初时出现,当时由多人用肩扛。有平阁、高阁之分。平阁又名低阁。高阁原称铁枝,铁制主枝有蕉叶形、葫芦形两种,一般长5至5.5米,最高8米。下盘四方形,中间有洞,铁轴插入洞中,可转动。铁制主枝又分许多分枝。为上、中、下3架,孩童扮饰戏曲人物,或站或坐于分枝上,铁架为人物衣衫、道具遮掩,不露痕迹,衬以亭台楼阁。人物多据《西游记》《白蛇传》《八仙过海》等传统剧目某一场景扮饰。上、中、下三架又称上盘、中盘、下盘。上下盘约三五人。中盘通常仅一人。所饰人物或坐或立或转动、翻腾,做各种看似惊险的动作,实际上均有难以发现的安全保护装置。抬阁虽有扮饰,表演成份却很少,基本上属于造型艺术。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