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文章列表
“赶飞蛾”是宜城民间舞蹈。由一男五女六人表演的。其中,一女主角双手各持一把红绸扇,其余四名女配角和一名男主角没人双手各持二十四根竹片,竹片顶端用鲜花或用鲜花组成蝴蝶状。 其舞蹈动作淳
“赶象”,又名“大象舞”,是一种载歌载舞的广场民间艺术。 据清朝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编修的《宜城县志》记载,最迟在清朝的后期,“赶象”舞蹈就盛行在宜城汉水以东的低山丘陵地区。该
宜城兰花筒,因其用较粗的楠竹筒制作而成,故始称“楠竹筒”。 兰花筒又别称渔鼓道情,据说最初是唐代道士们传道或在民间化缘时所演唱之音乐,故称之为“道情”。宋代,道教衰落,渔鼓道情所演唱
潮州锣鼓是中国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流行于广东省汕头一带。原是一种演奏弦诗乐为主的小型吹打,后来吸取戏曲音乐加工发展而成。潮州锣鼓分潮州大锣鼓、潮州小锣鼓及潮州苏锣鼓等多种,其中以潮州大锣鼓最为
一 八里峡入口处的南岸山崖上有两方巨石,远远望去,他们紧紧依偎,好似一个老翁背负一个老妪在艰难的往山上行走。这就是八里峡的八景之一——张公背张婆。 传说,鲧(gǔn)治水
2018年5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全国共计383个传统工艺项目入选,涉及纺染织绣、服饰制作、编织扎制、雕刻塑造、家具建筑、金属加工、剪纸刻绘、陶
吹歌是器乐演奏的一种形式,从古代鼓吹乐和清代铙歌乐发展而来,是打和吹的结合。定州子位村的吹歌以吹奏传统民歌、现代歌曲为内容,具有红火热烈,轻快活泼的演奏风格,是冀中器乐的代表。 子位
鸳鸯转香壶是古代一种“稀世珍宝”,历代都以“稀世珍宝”著世于名。鸳鸯转香壶始见于汉代,汉惠帝死后,其子刘恭被立为皇帝,吕雉怕刘恭之母张皇后与她夺权,使用当时宫中仅有的一把鸳鸯转香壶装了两种酒,其
永年抬花桌,是元宵节一道靓丽的风景,每年正月十五,该县临洺关镇及其周围各村便挑起自己精心装饰的花桌,吹吹打打地抬上街比试。表演时万人空巷,争相观看。 据了解,永年抬花桌相传在明清时期
河北武安民间童谣 1、嘣喳歌 叱嘣叱,喳嘣喳,关爷庙,骑大马,大马拴到梧桐树,小马拴到石榴花,石榴花一点油,姊妹三个去梳头,大姐梳个盘龙髻,二姐梳个看花楼,丢下三姐没
桃江县大栗港镇是一座美丽而神奇的江南水乡。它东靠楚南名山浮邱山,南临清彻的资江水,景色秀丽,民风淳朴。 大栗港山歌俗称“打胡呐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创新,形成
马迹塘的“故事”是桃江的一种民俗文化,至今已有150多年了。马迹塘“故事”是一种舞台人物造型的高台艺术,一般由小男孩、小女孩扮演。 马迹塘故事,是指位于资水岸边马迹塘镇的群众,在正月
关中西府扶风县召公社火,具有相当的地域特色,相当到什么程度呢?如果离开召公街道,就缺少了势头,其热闹程度会大打折扣,至少降低四分之三。 召公社火讲究的是东西两头斗台,以召公街道中心十
地处甘肃东部的静宁县,这里的“烧社火”风俗历史久远,而伴随它演出的戏剧一一“喊牛腔”,至今仍可于曹务乡张山村见到。 张山村每年腊月至二月二期间表演的传统社火,蕴含着驱傩风俗,尤其是每年二月二的烧
洛川面花是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的特产。面花,就是花馍。是洛川塬上流传广泛的一种民间面塑艺术形式。它既是可口的传统面食品,又是精美的民间艺术品,是情与美的结晶。 面花制作工艺是,先用面团
福清龙田镇下一村发现两座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的清代古厝,精美的雕花,巨大的额枋,逼真的灰塑,让专家都赞叹不已。 这是两座连在一起的古民居,每个房子都是面阔5间,前后两进。
福清市南门外龙江北岸,有一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称为“南天玉柱”的宝塔——瑞云塔。 400余年前的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福清籍宰相叶向高之子、符丞叶成学与知县凌汉聊发起
在广袤的玉融大地上,不时可以寻访到宏伟壮观的各种祠堂。祠堂作为先祖崇拜与神灵崇拜的产物,是福清先民精神和英灵栖息的殿堂。祠堂是历史的教科书,阅览福清祠堂,如同阅览一卷绵长的历史画轴。而福清祠堂作
我国的四大古桥是河北的赵州桥、福建泉州的洛阳桥、北京的芦沟桥和广东的湘子桥。 河北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为安济桥,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大跨境石拱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的校河上,
以前,福清城区有东涧寺、西涧寺、南涧寺、北涧寺、中涧寺等五座寺庙,简称“五涧”。东涧寺即“东涧龙山寺”,西涧寺也叫“茶亭寺”,南涧寺也叫“水南寺”,北涧寺也叫“芦山寺”(《福州府志》作“庐山寺”
十二月风俗歌 正月伲囝①真透骹②, 二月亲母请亲家。 三月清明啼嘛③节, 四月八和尚头痼疤④。 五月五⑤江中划龙船, 六月
在侨乡福清广袤的村落里,散落着数量众多、各具风格的古民居。至今保存较好的有清代前、清代早期、清代中期和民国初期等古民居。据相关部门普查遴选,我市已对90多座极具特色的古民居进行了档案记录。而散落
六扇邸位于海口镇石溪村的后山脚下,是该村沁园林氏的祖厝。经历了90多年的风雨沧桑,如今依然保存完好,画梁雕栋,历历在目。 走进这座红墙青瓦的古建筑,厅堂房室,明廊暗弄,建筑构思巧妙,
乐昌花鼓戏,俗名“唱花鼓”或曰“调子戏”,起源于乐昌民间圈地作场而演出的灯彩歌舞——“踩矮台”,曾广为流行在粤北的乐昌、仁化、曲江、乳源、连县等地及湘南武水中、上游一带,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打枕头 这山看看那山高, 那山有树好樱桃。 想吃樱桃挑担水, 哥哥担水妹妹浇。 浇得樱桃长大了, 摘下卖钱娶嫂嫂。
童谣一 态妹(大妹)_态(大),驮(背)气(去)卖 卖哪里,卖江西, 江西江,卖九江, 九江九,买笤帚 笤帚笤,卖粪瓢(我们那里的农业
饼印是从福禄寿开始的,传说三百年前,张田村人为一个建祠堂的人家雕刻建筑饰物,正好主人六十大寿,要做大饼贺寿,就请他做“福”、“禄”、“寿”三个大饼印,报酬为一担谷。这一下张田村人就开始雕刻饼印了
东昌古锦,是流传于东昌府区沙镇一带民间的纯棉手工花纹布,也就是过去俗说的老粗布,它曾经作为贡品进献朝廷,成为大内御用之物。尤为重要的是,千百年来,那经由母亲和姐妹一梭梭织出的纯棉布,给人以贴身的
“河田高景”巡游,是陆河县河田镇每年都要上演的一项大型的民俗活动。每年正月十九、二十日,河田邻近四乡八里的人,都闻风而动赶到河田看“出景”,将河田的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 2008年
临武龙须草席,曾在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参展,被誉为“世界手工艺品之独有”。 临武编织龙须草席,从有文字记载起,当年明朝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编织龙须草席者均为农村家庭妇女
文子洞古村落位于马田镇和平村,坐北向南,地形南北狭长,是一个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据村中客厅石壁记载,其刘氏先祖系板梁刘氏后裔,嘉庆十七年十月二十四日由板梁迁徙此地,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嘉禾花灯戏是嘉禾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地方戏曲,据旧县志载,县民有“腊月学灯调,正月唱花灯”之习。明朝有首竹枝词写道:“元宵节近鼓咚咚,歌舞台前兴欲腾。正好新春无个事,大家同志看花灯。”
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方忠宇是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他在湖南省桂东县肩挑货郎担上山下乡,走村串户,服务群众的往事,在桂东不少人的脑海里记忆犹新。他自编自唱的山歌至今在桂东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传唱。
世外桃源的桂东县流源乡流源村山口组,有一幢古色古香、气韵不凡的古屋,这幢古屋就是“五四运动”先驱、湖南和平解放的功臣邓飞黄的故居。 邓飞黄(1895-1953),原名声坦,字子航,桂
桂东县新坊乡龙溪村新排组有一浩大的清代古宅,即保家卫国的清代提督(相当于今省军区司令员)吴治汉的故居,是迄今有130年历史的古民居建筑。 吴治汉(1837—1912),原名治宦,字仕
在中国现代史上,李汶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因他解放初期(1951年)去了香港,故了解他的人并不多。 李汶(1894—1975),原名增让,字揖升。湖南省桂东县三都长义(今桥头乡尚义村
出潍坊,沿206国道东行10公里,便来到了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的杨家埠。这里紧邻济青高速公路和胶济铁路,距青岛机场也只有120里,交通十分便利。走进杨家埠,古色古香的街道店铺,异彩纷呈的民间
平遥县城隍庙位于平遥古城东侧,其初创于明初,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44年)重修,清康熙、乾隆年间修葺补筑,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庙会期间毁于火灾,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续修,现存建
纸耍是用废纸做成的各种形状的玩具。娄烦孩子们的纸耍主要有猪头头、风车车、打宝和开飞机四种。 猪头头和风车车主要是春节后进行的。过去农村纸张很缺,过年时家家要贴对联,这就为孩子们用废纸
山西平定县下董寨村,曾是三国时董卓率军驻守的军营山寨,距天险娘子关不过数里,当时称为承天军,据说在三国时期,董卓曾带兵驻守这里,当时称为承天军,后来这里成为村庄,寨子里的人都姓董,故得名叫董寨。
首页 上一页 [ 第22页/共53页 ] 下一页 尾页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