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文章列表
打树花是河北省张家口蔚县暖泉镇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河北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别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是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
班打狮子又称舞狮,俗称班打狮子,流行于四川、广东、广西、浙江等地,为庆新年,贺丰收等喜庆节日而举行的一种汉族民俗文化活动。 所谓“班打”,一是因为狮子需要在摆放的桌子上从低垒到高地表
漳州文庙(孔子庙),是我国四大孔庙之一,也是漳州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政和二年(1112年)移于州左,绍兴九年(1139年)复原址,元、明、
辽西太平鼓是在辽宁西部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单皮鼓、羊皮鼓。表演时舞者左手持鼓,右手持鼓鞭,边打边舞,节奏明快、富于变化。舞蹈动作大部分是表现妇女劳动生活、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形式活泼、鼓点
在山西当地流传着这样几句话:“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爱煞人。”一句广为流传的民谚,生动地传递出徐沟背棍的魅力,而徐沟背棍被誉为“空中芭蕾”。这里的徐沟指的就是位于太原市清徐县的徐沟镇。徐
神秘的大自然创造了至善至美的物料,日月精英之光照、雨露阳光之融冶,使世间出现了美轮美奂的奇迹、使从事艺术的人们叹为观止。 潮州传统工艺源远流长、风格独特、技艺精湛,潮州麦稿画更是潮州
安康地处秦巴山区中心地带,山大林深,沟壑纵横,山道崎岖,走路全靠一双脚,搬运物资全靠“背”和“抬”。给地里送粪,从地里收割庄稼,甚至赶集买卖东西,都全靠喇叭背篓和背夹背。山民尊称长期从事背运物件
山西庙会有三多,人多、货多、表演多。如果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里面锣鼓喧天,不用问,不是舞狮就是舞龙;但看一群人静静地围成一圈,甚至敛神屏气,间或会喊几声好,那就有可能是舞中幡了。 所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为广东省陈氏的合族祠堂,又称陈氏书院。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
佛山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始建,至清代初年,这里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祖庙大修,
炕围画是一种民间的室内装饰画,亦称“墙围画”。在我国北方较流行。作为山西地方文化中一支地域性很强的造型艺术形式,是壁画、建筑彩绘、年画的复合体。晋东南地区、吕梁地区、晋中地区、忻州地区、雁北地区
明清时期,人们把呼和浩特称作召城,为什么这么说呢,一种说法是:明万历8年建成的“弘慈寺”,蒙语为“伊克召”,俗称“大召”,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相当于当时的归化城面积的近一半,而且建筑物较多,建筑
五当召,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原名巴达嘎尔召,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召”为“庙宇”之意,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东北约45公里的吉忽伦图苏木五当沟内的大青山深处,始建于清康
正宁(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民间把剪纸普遍称为“铰窗花”,就是用剪刀把彩色纸剪成种种图案,美化生活,趋吉避凶。说是窗花,但不单贴在窗上,而是广泛应用于贴窗、补壁、装饰的剪纸艺术品。这种艺术形式,历
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编织工艺在正宁相当流行,人们大都是自编自用,并有少量上市交易。这些编织品都有就地取材、结实耐用的特点。大体可分为五个类型: 一是荆编。就是在山沟里割来荆条、土心
据《辞海》注解:“唢呐一作‘琐喹’‘苏尔奈’。簧管乐器管口铜制,管身木制。原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唢呐’即波斯原名的音译。金元时传入中国,后经改造,有喇叭、大吹、海笛、小青等类型。现今唢呐大
面塑,就是以优质面粉为主要材料,塑造成各种动植物形象的工艺品。正宁又称“花花馍”。 具体做法是: 把面粉发酵后放在案板上兑接糅合,和面(俗称“接面”)时,酵面既不能太多,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境内多移民。来自陕西、山西、河南等省者最多,其次,有四川、安徽者。成县城乡的民间文化艺术,风俗民情,遂因此而受其濡染,彼此融汇,异彩纷呈。 旧时,城乡经常有弹三弦唱小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舞蹈主要包括社火舞蹈和传神两大类。社火舞蹈主要以“高抬”、“踩字”、鹤蚌舞最有特色。 社火舞蹈 一是“高抬”。主要在白天演出,有的地方叫铁芯子或高芯子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 传统社火曲 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罗川古城始建于北魏初期。据史载,北魏泰常五年(420年),朝廷即在此设置阳周县,辖今正宁县永正、山河、西坡、月明、湫头、五顷原、三嘉及宁县平子等地,归上郡管辖。隋开皇十八年(5
佛教自汉代经丝绸之路及海路由印度传入中国。佛塔随佛教而来有寺院就有佛塔,佛塔是专门用来供奉佛舍利、佛像、佛经、高僧遗体等高耸型点式建筑。佛舍利指佛祖释迦牟尼或修行圆满的高僧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
镇原是大哲学家王符的故里,其文化氛围异常浓厚,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历来都珍视书画艺术,家家户户都悬挂有字画,故有“书画之乡”的美称。特别是在“过事”(指丧、喜事)时,这种文化礼仪底蕴尤显
合水古寺庙内保存着大量的壁画作品,这些构图新颖,施彩艳丽的绘画艺术,光彩夺目,栩栩如生。它是历史留传下来的艺术珍品,是古代艺人的智慧结晶。 孙家嘴三圣殿、李家庄石窟等均保存着北宋时期
合水作为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民间面塑艺术历史悠久,异彩纷呈。 合水面塑,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辅之以黑豆、枣、红豆和各色颜料镶点,描画。塑做方法有蒸、烤、炸、烙等。做法有捏、挤、压、
合水县民间刺绣从汉代开始,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逐渐兴起,唐宋以后,更加发展,各种风格和纹饰的“锦绣文绮”,争奇斗艳,不仅品种繁多,而且水平出众,质朴纯真,艳丽多姿,光彩照人。 合
环县道情皮影是秦陇文化与周边族群文化相融合,古老的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相传产生于宋代,民间俗称“灯影戏”、“小戏”、“老道情”,她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中,采取“借灯、传影、配声以演故事”的手段
小时候常常看到家乡的农村妇女农闲时弹奏一种叫“扣扣”的乐器,这种小巧玲珑的乐器,如今在我们会宁已几近失传,上了年纪的人说起来都见过,但年轻人大概听都很少听过。 “扣扣”也叫“咪咪”,
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象一叶扁舟。人筏
甘肃的民间艺术内容丰富精采,引人入胜,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 秦剧 秦剧是甘肃起源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戏曲。秦剧源于古秦州天水,并因此而得名,它
剪纸是陇东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历史悠久。作者大都是农村劳动妇女。他们从小跟着妈妈、奶奶以及村里的巧手学艺,一把剪刀到老,生命终止才是艺术活动的终结。古老的剪纸艺术就这样代代相传并不断得到更新
金昌市花大门石刻位于永昌县东北15公里的圣容寺东侧3公里处,是西夏时的塔龛悬葬。圣容寺创建于北周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北周皇帝于文邕下旨调遣凉、甘、肃三州民夫动工兴建,经三年峻工。佛寺绵延数
社火,原为我国古代民间的祭祀活动,隋唐演变为节日送神会的杂戏、杂耍。宋范成大《石湖集》:“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中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社火在我国流行很广,各地形式不同,风格各异。
泉州古代桥梁一直为世人所称誉,“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以洛阳桥、安平桥为代表的泉州古代桥梁,共同成就了泉州在福建乃至中国桥梁历史上的美名。 现存最古老桥梁建于唐
地坑庄子作为一种古老、独特的民居形式,在我市黄土塬地区分布较广,其中以崆峒区草峰乡和泾川县部分乡镇的地坑庄子建筑群最具代表性。它作为古代穴居方式的遗存,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有着较高的历史
正宁县隶属甘肃省庆阳市,地处陕甘交界,东依子午岭,西临泾河水,南通三秦大地,北往塞上江南。该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生息的摇篮,是周先祖公刘教民稼穑之地,也是陕甘宁革命边区的重
镇原比较有名的大小石窟,历经风雨沧桑,面目全非,幸存的石空寺于2006年由国家投资才予以简单维修保护。 石空寺位于县城东川2公里处茹河南岸的石佛湾,属金龙村所辖,凌空高悬30多米。置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最东部,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是陕甘宁三省的交会处。秦时为北地郡,隋代改庆州,宋代定为庆阳府。当地流传的庆阳香包又称“绌绌”,是庆阳的一种民间民俗物品。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
陇东指陇山(即今六盘山)以东的甘肃地区。包括庆阳,平凉和天水东部部分地区。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居黄土高原西端。 陇东香包刺绣,俗称“荷包”、“耍活子”,或叫做“绌绌”,古时
首页 上一页 [ 第31页/共53页 ] 下一页 尾页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